春华楼再次开业后,这里的酒水便受到所有人的吹捧,逐渐在坊间传开,便成了一些文人墨客的打卡地,甚至一些商贾也将谈生意的地点从酒楼和茶楼转到了这里,因为这里离东市很近。
王远没事的时候也时常和云汐到这里来听曲儿,听着一些自己前世的歌曲,心中感慨万千。
看到康德与潘春香的感情渐渐升温,自己也有一些成就感。
八月,到了开学季,方兴和王小妮回灞源镇上学,贞观小学也适时开学。
李松婆娘生了一个胖小子,可把他老父亲乐坏了,满月时在镇子里买了两头猪,请镇子里的人吃了顿流水席,第二天全家便搬到了长安。
李松一家到别墅拜谢了王远和云汐,请求王远给孩子取名。
王远吭哧瘪肚了半晌才开口说道:“不如就叫李耀,希望这小家伙将来能够光宗耀祖!”
“多谢少爷!”
随后便将李松安排到小学做了体育老师,这也方便他照顾自己的家人。
谏议大夫王珪多次进谏,深受李二信任,改任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赐爵永宁县男。
八月初,王珪请侍中高士廉向李二呈递密奏。
高士廉却将密奏扣下,因此获罪被贬为安州都督。
高士廉临行之时,也就只有长孙无忌和王远一同相送。
三人步行,闲聊着就走出了距长安十余里,高士廉转身说道:“辅机、小将军,你们的情意老夫明白,不远了,都回去吧!”
长孙无忌拱手说道:“舅父多保重!”
王远说道:“高公,蜀地盛产粮食,乃大唐粮仓,这几年干旱,减产不少,高公此去大修水利,多种粮食,圣上看到成效,用不了几年,定会再次招你入朝。”
高士廉大笑道:“哈哈哈,承小将军吉言,到时老夫回来定去你那里蹭顿美食!”
“别说一顿,十顿百顿都没问题!”
“哈哈哈……”
高士廉这才上马,缓缓离去,王远和长孙无忌这才接过护卫递来的缰绳,上马返回长安。
没过两天,尉迟宝琳和程处默平定獠人叛乱返回,程知节还在做善后,估计年前才能回来。
朝堂之上俩货陈述了平叛经过,李二大喜,将两人封为左武侯左、右郎将,暂受王远节制,各赏赐绢帛二百匹。
年轻一代中,只要跟着王远的都升官了,一些官员心思又活泛起来。
顿时,王远军营又迎来一波报名潮,甚至还有人托杜如晦和尉迟恭等人的关系找王远,想让他们家的孩子去小学入读。
对此王远并没拒绝,只要交钱就成,一年收十贯钱不多吧?留在食堂吃饭的,或留宿的再加钱也不过分吧?但是原则上还是不收嫡长子。
小学顿时多收了五十几个孩子,不得不将所有学生分了三个班,师资力量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没办法王远只好偶尔代代课,看来应该再招几个老师了,再有两个月科举,到时定能多招几个。
军营就不用那么麻烦了,反正李二已经话了,只要年龄到了送来就行。
训练是很苦的,到时你训练不下来只能离开,自己不争气怨不得别人。
这天军营外非常热闹,一些官二代被逼着过来。
尉迟宝琳俩货站在大门外,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
有两个识字的士兵坐在桌子后给那些官二代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