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fc水浒传天命之誓 > 第二百九十三章 科举考试(第3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科举考试(第3页)

害怕读书人太多的文臣,绝不是个好文臣。不肯面对竞争,又看不起百姓,只想构造一个小圈子,搞门阀、学阀、近亲繁殖,迟早得下台。

因此,

晁盖从天启元年便开始搞普及教育,并在梁山泊内建立数所帝国大学,集合一些学识比较高的学子就读。目前毕业人数已经相当可观。

这些毕业的学子自然不能让他们闲着,而且建国至今,虽然在梁山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考试选取县令,但影响力有限。

所以晁盖决定在天启四年七月,开展一次全国范围的“科举”考试,录取人员六百名。考中的人员直接进中枢的三局、十二部、督察院工作。

();()  没有考上中枢的人员也不必气馁。以后每年的十月份,将在各省省会城市开展一次“公职人员考试”,录取名额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中人员进入各县、州、省部门任职。

“科举”与“考公”相结合,不但扩大工作职位,解决了人才出路。也为普及教育减轻了阻力。

不久,吴用、萧让、宗方到来之后,晁盖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三人认真倾听之后,又商量了一些细节,最后决定尽快将“科举”与“考公”的章程制定出来,尽快发布出去。

尤其是召开华夏第一届“科举”的消息,必须尽快发布,让那些有志学子能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华夏帝国如今疆域辽阔,南北纵横一万里,不便的交通条件,偏远地区的学子得到消息就需要立刻向开封进发,才能赶上明年七月份的考试。

如果考不上中枢的话,还得在三个月内返回本省继续参加“省考”。

时间很紧的。

“可以!用官府政令和新闻宣传双管齐下。尽快将考试时间、考试范围、考试题材公布出去。科举试题将由我亲自编写,你们做好进京学子的考场、试卷印刷、保密和阅卷人才储备工作。”

晁盖安排道。

“陛下放心,以如今汴梁城的容纳力,再来三十万人也不会出状况。”

吴用自信的说道。如今的东京城,街道宽阔笔直,高大的客家土楼林立,可容纳人口比大宋时期还要多。各种物资储备更是丰富。

“陛下,我考功部决定把贡院进行翻修,扩大号房数量。”

萧让也急忙说道。如今天朝有大量的钢铁、水泥、砖石厂,还有许多的建筑工人,基建能力非常强大,几个月时间完全足够把“贡院”进行扩建。确保考生们吃喝拉撒的小栅栏号房每人一间。

晁盖回忆了一下自己参观的“贡院”号房,那逼仄程度让人待三天,简直是折磨人啊。于是摇了摇头道:“这次科举采用新的考试模式。共分六科,每天上午一科、下午一科,三天考完。每科考试时长一个半时辰。考试的地点,也不必每人一间号房,考生们待的憋屈,也浪费地方。”

听到晁盖如此说,吴用三人面面相觑,他们都是经历过科举的人,虽然成绩都不咋滴就是了。对晁盖对科举方式的改革有些不解,这样分开考,而且不住号房单间,岂不是增加作弊的可能么?

晁盖看出了三人疑惑,拿出自己事先画好的图纸,让他们传阅道:“贡院需要的不是扩建,而是推倒重建。大宋政和六年进京赶考的学子六千余人。而我们这四年来,自大学教育中毕业的人群多达两万余,按八成人员前来报考计算,就需要准备一万六千个号房。太占土地了。贡院根本容不下。所以,我们需要盖的是五层教学楼式的楼房。”

晁盖指着教学楼的图纸,继续道:“教学楼用红砖、钢筋、水泥、玻璃建造。双面结构,每层十间教室,每间教室里放二十个半人高的隔断座位。五层可以容纳一千学子。我们只需要在明年七月之前,在贡院建设十六座教学楼,便可容纳所有学子来应考。”

“每间放二十个学子?那万一他们要是偷窥或作弊。。。。。。”

宗方有些担忧道。

“无妨,每间教室安排监考老师两名,护卫士兵两人便可。开放的教室,监考老师对考生状况一览无余,学生又有隔断阻挡,很难作弊。至于监考老师徇私的问题,放心吧,试卷的客观题比较多,主观题较少。他们想徇私做记号也没用。”

古代科举之所以害怕判卷人员通过字迹认出学子来作弊,就是因为主观题太多,打分全凭主观印象,可作弊操作性太强。但若都是1+1=?的题目,你非要写等于3,就是有人想要给你高分,也很难下手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