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七年四月,昆仑洲的攻略行动拉开帷幕。
大夏皇帝李琦毅然下达了一纸令旨,命令大军分成两路展开行动。
陆军主力将横穿着中洲,一步步踏向泰西洲,再从泰西洲南下进入昆仑洲。
而另一路则是海上航行,大夏海军舰队壮丽地远洋航行,穿越东南诸岛,一路向前,直到抵达昆仑洲。他们沿途设立补给据点,建立航线,与陆军展开紧密配合,以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吞并昆仑洲。
在陆军的行军路线上,少数道路崎岖峭壁,但勇士们毫不畏惧,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而在海上,大夏海军的舰队犹如一支巨大的铁壁,迎着狂风巨浪勇往直前。舰队中的水手们忙碌而有序地操纵着船只,他们的手指灵活而熟练,船帆迎风飘扬,船身劈波斩浪,向着昆仑洲的方向破浪前行。
在东南诸岛上,补给据点的建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民兵和水兵们忙碌而有序地搬运着材料,修建着营地,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有力而灵动。补给据点的设立为舰队的远洋航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陆军的行军提供了重要的后勤支持。
五月,大夏军率先抵达昆仑洲的北部,迎接他们的是一片广袤辽阔的高原地带。昆仑洲北部地形起伏不大,大片平坦的土地延伸至远方,仿佛一片无垠的荒原。然而,这里的气候却极端干燥,沙漠遍布,一片干旱的景象。
大夏军来的时机并不是最好的,正值酷暑来临之际。为了避免因气候原因导致战斗力下降,士兵们迅速做出了调整。他们脱下了密不透风的布面甲,代之以轻便的皮甲,以便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此外,每个士兵都在身上罩上一层白色的罩袍,将阳光反射回去,以防止日晒侵袭。
阳光炙热地洒落在大夏军的身上,照得地面如同镜子一般耀眼。士兵们脸上的汗水顺着额头滴落,立即被沙尘粘在一起,形成了一层淡淡的泥浆。他们并肩而行,每一个动作都显得沉稳而有力。尽管酷热难耐,但他们的步伐始终坚定,毫不退缩。
眺望远方,视线所及之处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沙丘起伏,仿佛沉睡的巨兽,一片寂静。远处,隐约可见一群野马奔腾而过,留下一串串尘土飞扬的蹄印。宛如沙漠中的生命之舞,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勾勒出一幅壮美而凄美的画卷。
大夏军的将领们指挥着士兵们,将队伍有序地分成几个小组,组成一个个紧密的方阵。士兵们严肃地佩戴上头盔,手握兵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
五月的昆仑洲北部,阳光炽烈而无情地照耀着大夏军的行进路线。尽管如此,大夏军依然能够坚持前进,得益于后方充足的民兵补给物资。
他们的前锋部队,五千名士兵,遭遇了一个昆仑土着部落。
昆仑土着长期生活在这片酷热的土地上,他们的肤色已经因此而演变成一片深黑。由于文明程度较低,他们的生活方式显得十分原始野蛮。
大夏军来到昆仑洲的目的是要开疆拓土,而不是来交朋友的,所以当大夏军与土着部落相见时,战斗势在必行。
土着部落拼尽全力,调动了他们所有的四千名青壮士兵。然而,他们的武器大多只是一杆长矛、砍刀、梭标,甚至有人手中拿着石器。护身的装备也仅仅是少数人手中的木盾,他们身上几乎没有合格的防具。尽管他们在人数和装备上都不及大夏军,但他们依然顽强地直接冲向大夏军的阵线。
大夏军的士兵们穿上了坚固的皮甲,戴上了坚实的头盔,排列成整齐的方阵。他们静静地注视着敌人的主动进攻,当敌人距离一百米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扣动手中的燧发枪扳机,发动一轮又一轮的致命射击。
大夏军的几轮齐射直接导致土着部落的伤亡人数超过五百人,并成功击退了他们的冲锋。紧接着,大夏军的士兵们迅速展开刺刀,紧追不舍,仅用短短的一刻钟就斩杀了超过一半的土着青壮。
之后夏军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抵达这个土着部落,将他们全部俘虏。
在这个炎热的昆仑洲北部,胜利的战鼓声回荡在大地上,伴随着沸腾的血液和热烈的战斗欢呼声。
大夏七年,六月初。
大夏海军庞大的舰队终于抵达了昆仑洲南部,他们的到来宛如一支巨大的海洋舞者,优雅地划过蔚蓝的海面。阳光照耀下,远处的小岛如翡翠般点缀在碧蓝的海水中,散发着迷人的诱惑。
沿途的每个小岛都被大象海军视为宝贵的补给据点,为他们提供了休憩和补给的机会。岛上的民兵们忙碌地经营着,为舰队准备着丰盛的食物和清新的饮水。他们精心照料着花草树木,使得这些小岛成为了一片仙境般的海上花园。
大夏海军航线的顺利完成彰显了他们的高效率和出色的组织能力。
终于,现在大夏海军抵达了昆仑洲。昆仑洲南部地势的特点在他们眼前展现出来,高原的轮廓显得峻峭而壮观,给人一种无穷的力量感。东南方向的山脉像一条巨龙蜿蜒而行,将这片土地守护得严密。而西北方向的低地则平缓而开阔,给人一种广袤的感受。
沿海的低地和沙漠让人不禁想起热浪滚滚的画面。金色的沙漠在阳光下闪耀着,风从那里吹过,带来一丝干燥的气息。这片土地仿佛是大自然的炉火,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和奇迹。
战舰们停在了昆仑洲的港口,士兵们跃下舰船,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是大地的脚步。他们身着铠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彰显着他们勇敢而无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