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奶奶,你弹琴真好听,我能跟你学吗”
两口子一听,哎呦你说这孩子吧,看不出来还是个行动派啊。
两人赶紧过去,挺不好意思的跟朱教授解释了一下,说是他们想请朱教授教畅畅弹钢琴,给孩子培养个才艺特长。
“这孩子自己也喜欢,本来我们还跟她说,明天专门带她去家里找您呢,结果她倒是挺着急的。”
这么一说,大人就笑起来。朱教授略微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说这么大的孩子,学琴正合适,只要她自己喜欢学就好。
“朱教授,可太谢谢您了。”江满忙笑道,“我自己都觉得冒昧,您是教授,还这么忙,我还在琢磨怎么跟您开这个口呢。”
“不用客气的。”朱教授笑道,“邻里邻居,从你们搬来,我就挺喜欢畅畅这孩子。”
朱教授能收这么个“小弟子”,还真是因为喜欢,小姑娘漂亮可爱,又很乖巧,每次看见她都笑眯眯喊一声“朱奶奶好”,小姑娘说话慢,声音里掺了糖似的,软软甜甜的,让人忍不住就心生喜爱。
老夫妻俩子女都不在身边,一个儿子早年去西北插队,就在当地结了婚,安家落户,如今在当地政府宣传部门工作,就不打算回来了,一个女儿也是学音乐的,已经出国。收了畅畅这个小弟子之后,老夫妻的生活倒平添了不少乐趣。
畅畅开始学钢琴以后,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下午会安排两次练琴,都是去音乐系的琴房,朱教授大部分时间都在那儿,江满每次把她送过去,练完了琴再接回来。
音乐系的琴房都是单间,方便学生练习,朱教授挺忙,学生很多,每次教学指点后,不可能一直看着她练习,于是就会随便叫哪个学生当“陪练”,在一旁监督指导,也省得小姑娘一个人呆在琴房不放心。
时间一长,朱教授的很多学生都认识这个“小师妹”了,混熟了,拿她当团宠,当面背地都叫她小蜗牛。
江满心里有数,就经常会让畅畅带一些面包点心、水果零食之类的去,送给学生们吃,当然也不是每次都带,那就显得太刻意了。
看着畅畅背着小背包,慢慢悠悠走进琴房,几个女生就说说笑笑地逗她,这个说“小蜗牛来啦。”那个问“小蜗牛,今天又给我们带什么好吃的了”
畅畅快乐地叫着姐姐们好,拎起手里的袋子“今天有妈妈新烤的杏仁蛋糕,要请你们帮忙试吃的。”
畅畅去朱教授那里“还课”,把最近练习的曲子弹一遍给她听,朱教授做了些指点,又给她布置了新的功课。畅畅就拉着一个陪练的姐姐,一起去找间琴房练琴。
一帮女生们练完了琴,就在一起分享杏仁蛋糕,嘻嘻哈哈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姚老师什么福气啊,他媳妇那么漂亮有气质,做蛋糕也这么好吃。
马上又有女生反驳说,人家姚老师也很帅呀,听说中文系那边评他为最帅老师,还特别有才华,年轻有为,风趣幽默,他们系很多学生都崇拜他呢。
讨论半天,结论这小师妹也太会投胎了。羡慕不来,还是把他们家蛋糕使劲多吃点吧。
搞定了畅畅学琴的事情,江满就开始物色新店面,在沪大校园旁边找了个挺合适的店面,手一挥,搬。等着涨房租的房东不禁有些傻眼。
新店比原来的店面大了一半,面包店用不了那么多,江满就把一半地方布置起来,扩大了“休憩小坐区”,弄得挺小资情调的,店里也新增添了几款简单的饮品,比如酸奶、茶饮之类,适合搭配蛋糕的。
结果新店一开业,就很快吸引了很多年轻的顾客,以大学生为主,尤其女生,课余时间花上一点钱,跑来买一个小蛋糕和一杯酸奶,坐在橱窗里慢悠悠品尝,享受一会儿小资的休闲时光,离学校近,比跑去西餐厅咖啡店却要便宜很多。
于是,去“小公主面包房”吃蛋糕,居然在沪大的许多女生中间流行起来了,也有情侣。这个年代,还真是消费越了市场展。
江满一口气新招了三名店员,加上刘春苗四个。刘春苗约定在她店里做到春节,帮她带带新店员。面包店搬过来之后,江满索性就更悠闲了,每天跟畅畅一起出门上学,去店里看看,兴致来了烤几炉面包,或者捣鼓尝试什么新品。店里的事情她动不动就推给刘春苗,自己偷懒,还美其名曰培养刘春苗自己开店的能力。
刘春苗这姑娘本来踏实,自从江满说要借钱帮她开店以后,更是格外卖力,私底下还跟两个新店员说,她在店里干了三年,江满这个老板不光对她很好,还要借钱帮她开自己的店,叫两个新店员好好工作,说咱们江姐姐可不会亏待人的。
她越用心,江满这个甩手老板就越轻松,每天按时接送畅畅上学,早早地翘班买菜做饭,或者送畅畅去学琴。沪大校园太大,小孩才七岁,去音乐系琴房也不近了,还是得送过去放心。
江满把畅畅送去琴房,回来的时候遇上了孟学春,就是当初抢了姚志华留校名额的那位,跟他媳妇一起对面走过来,老远互相笑脸打招呼,孟学春又给他媳妇和江满介绍了一下。
孟学春的媳妇在麻纺厂工作,曾经被姚志华说成“袋包”,当时江满还腹诽了一下,这家伙嘴也忒毒,怎么这么说人家一个女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