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戎在攻入周王室后,大肆劫掠和屠杀周王室及周围的百姓,导致关中地区第一次遭到了史上最惨烈的屠杀行径。
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以五个胡人部落入中原,当时黄河流域几乎罕无人烟,皇帝也被俘虏。
梁朝末年“西魏破江陵”鲜卑人在荆襄、巴蜀两地大肆屠杀、劫掠,导致两地人口锐减,遭到灭顶之灾。
这些种种乱像,历历在目,如果盛唐没有国力,没有良兵,那唐朝必然是下一个周、晋、梁。
就连此次安史之乱,也是因为胡人将领造成的动乱!
到底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外族一旦入中原,就像狼群进了羊群,挥刀对百姓。
就算唐朝最强盛之时,也无法把这些外族赶尽杀绝,草原之上地域如此之大,如果有第一个灭族的情况出现,其他人必定会联合。
所以只能把这些人变成附属国,但即使是附属国,唐朝一旦内乱,周边小国也必定虎视眈眈。
好像无论怎么做,都是错…
【而安禄山叛乱的直接起因就是,安禄山的权力太大,他兼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o万,实力强大。
天宝年间,唐朝逐渐形成了东西两大军事集团。
一个是以安禄山为核心的东北军事集团,握有范阳、平卢、河东三镇雄兵;
另一个便是以王忠嗣为的西方军事集团,掌握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四镇。
这里面绝大多数节度使都对中央忠心耿耿。
本来一开始,王忠嗣的西方军事集团实力是强于安禄山的东方军事集团的。
惮于王忠嗣的威名和西方军事集团的强大军力,安禄山是不敢难的。
史载“忠嗣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但后面王忠嗣被卷入敏感的立储风波中。
天宝六年,王忠嗣拒绝安禄山的拉拢引诱,上书揭露其阴谋,反遭李林甫、安禄山“欲奉太子”的诬陷,被贬汉阳太守。
最终王忠嗣被解除兵权,郁郁而终,使得唐朝失去了制约安禄山的最后一支力量。】
唐玄宗敏锐的察觉到一句话“这里面绝大多数节度使都对中央忠心耿耿。”
而且为了防止节度使独大,他早在设立节度使之初,就会另设一个节度使与之制衡,两地互相制约,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在入关重要之地,他又设置了另一位节度使,为的就是防止节度使反叛。
……
现在看来,这些手段也并非没有用,但是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应当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
李隆基就是再不想承认也得承认,自己后期对朝政懈怠,不问政事,这才让手下鼠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