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汪寿泉,是杭州天外天的总厨。”
史蒂芬周的手机里,正在播放着杭州文旅布的视频。
视频里的画面,显然是当时摊位前排队的食客拍摄的。
但里面的内容却经过了剪辑,截取了一些对话。
视频中,汪寿泉瞪着史蒂芬周,呵斥的声音清晰:“你不要对杭帮菜指指点点,因为你没这个资格!”
随后,画面切换到了史蒂芬周这边。
只见画面里的他嘴角带着笑意,出口的话却很冲:“就你们这些货色,也配代表整个杭帮菜?”
这一句过后,画面再次切回到了汪寿泉那边。
“我们代表不了杭帮菜,谁能代表?你一个外人吗?”
“小子,你不要不知天高地厚!”
“你要是有种,就来天外天,我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真正的杭帮菜!”
他的几句话被剪到了一起,掷地有声,正气凛然。
等到画面再切回到史蒂芬周这里,却是微笑不语的特写,看上去很是欠揍。
随后,激昂的背景音乐响起,文字浮现。
“吴山路夜市,一位卖臭豆腐小哥因贬低杭帮菜,与杭州天外天酒楼总厨生冲突,双方生争吵……”
看着经过剪辑的视频内容,还有配的文字,史蒂芬周只觉好笑。
这明显是精通新闻传媒的高手制作的视频,编辑的文案。
短短几十秒的视频,视频制作者成功把矛盾最激烈的部分展现了出来,并且通过剪辑的方式将冲突烘托到了极致。
而不足百字的文案中,更是用精准的字眼,牢牢抓住了舆论锚点。
卖臭豆腐小哥vs天外天酒楼总厨
贬低杭帮菜
身份悬殊的反差感和矛盾冲突,加上杭帮菜自身黑红交加的热度,才让这条视频的数据爆了。
为了达到热度的最大化,制作者甚至不惜编造“卖臭豆腐小哥”的假身份,来制造极端的矛盾冲突,吸引眼球。
这是很精明的做法,而且并不违法,只是信息来源有误而已,一句话就能解释。
但由此催生的舆论热点,却会带来巨大的流量,引起巨大反响,回报巨大。
视频评论区里,评论也已经爆了。
很多刷到视频的杭州本地人都被带了节奏,在评论区里抨击着史蒂芬周。
“这个小伙子太过分了!吃着杭州的饭,还砸杭州的锅吗?”
“不喜欢杭州菜还来杭州干嘛?杭州不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