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坚强和自强是近义词吗 > 第75章 初到竖港(第1页)

第75章 初到竖港(第1页)

1982年2月1o日,农历正月十七傍晚,渤海省渤海湾的一个小渔港,夕阳的余辉洒在海岸边的沙滩上,将银白色的砂砾映得金黄,冷冽的寒风卷着雪般的浪花,拍打着落了桅杆的渔船东摇西晃上下起伏,一个青年面对大海已经伫立很久,高挑的身躯如石雕一般一动不动,任凭寒风刺割脸颊,海水打湿裤脚,两眼直视海的对面,仿佛欲用目光把远方海域望穿。

姬羽,这个曾经在四年大学生涯中驰骋学海独立鳌头的天之骄子,今天只能服从命运的主宰,被分配在这个偏僻的海湾小镇,渤海省灵芝地区崑屿县竖港镇的一家省属企业——渤海省特种泵阀厂。

别看这家企业身居偏远山坳,但底蕴深厚,据轻工厅政治处的人事干部介绍,渤海省特种泵阀厂的前身是重点军工企业来着,六八年珍宝岛战役之后,全国形势陡然紧张,各大军工企业纷纷从大中城市向偏僻山区迁移,作为海军舰艇专用泵阀生产基地的9o1厂从半岛撤到了昆屿山区的小鱼港山坳里,随着国际形势日趋缓和,尤其是近年来国内泵阀业展迅猛,9o1厂在海军中的作用逐渐衰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负担沉重,让昔日一度辉煌的明星企业举步维艰,1978年在军工转民用的大潮中,9o1厂从国防部转到轻工部麾下,由渤海省轻工厅代管,更名渤海省特种泵阀厂,为让这家底蕴厚重、技术过时、设备陈旧、产品单一的军工大厂挥应有的作用,轻工厅党委研究决定对其下大力气扶持,从技术力量、资金投入、经营管理、政策扶持几方面给予重点倾斜,使其在短时期完成产品更新换代,成为渤海省轻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基于此种目的,今年省轻工厅向本省几个高校出了需要机电专业大学毕业生的申请函,不过今年的大学生实在有限,虽然招到了十几个,但需要大学生的单位实在太多,让关系户一瓜分,给特种泵阀厂剩的人就很少了,原本就没想到能从部属大学要来学生,接到燕州轻院政治处的电话时,还真让轻工厅政治处处长喜出望外,尤其是校方特别提出希望把这名学生分到原来的9o1厂,就更让人满意。这简直就是瞌睡来了枕头,政治处处长满口答应。

姬羽到轻工厅政治处报到时,一听要去的单位是个军工单位,心里就有些不踏实,问清楚这个单位目前已经转为国企,稍稍踏实了些,不过还是问了人事干部,这个单位允许不允许技术人员考研深造,人事干部大包大揽,说厅政治处一直提倡各企业注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这两年已经有大批中青年职工通过业大函大自学成才,如果能考上研究生就更好了,绝对有各种激励政策,断没有不允许的道理,人事干部还鼓励姬羽到了工厂后一定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尽快成为高科技人才,这让姬羽心中踏实了很多。

按人事干部给的交通导向简图,姬羽凌晨3点半从省城乘火车用了6个小时到达灵芝,从灵芝乘长途车2个小时到了崑屿县,从县城乘蹦蹦车用了2个小时来到了目的地终点竖港镇,这时太阳已经快接近海平面了,姬羽从携带的地图上,找到了脚下的大概位置,看着一望无垠的辽阔海洋,心内真是无限感慨,他向大海的北面眺望,海的对岸是天津,哥哥嫂子就在那边;再往海的东面眺望,东海岸应该是南朝鲜,南朝鲜再往东就该是日本列岛,再往东跨过太平洋就是自己打算去的美国旧金山,在那里,可爱的小妹妹云朵正在日思夜想的盼他去跟她一起上学、一起生活,但姬羽不敢保证跟妹妹的约定是否能够实现,他现,自从大学毕业,他的好运气就好像一下用完了。

姬羽站在沙滩上想着心事,几乎忘了身临何境,直到涨潮的海水悄悄浸湿他的棉鞋,袜子,攻击他的双脚,刺骨凉从脚的神经末梢传到大脑,他这才猛醒,急忙提起已经浸泡在海水中的手提箱,快步跑向海岸。

在小镇上问了行人,姬羽找到了镇政府招待所——一个面朝大海的小院子,一个不大的二层小楼,姬羽在服务台登记了一个床位,是的,只是一个床位,不是一个房间,招待所房间有高中低档,价格贵贱不等,不过招待所的大妈说,还没出正月,他是唯一一个房客,在四人间登记一个床位,花钱少也算是住了包间,划算,招待所食堂还没开伙,要想吃饭就到街上饭馆吃去,由于9o1厂已经开工上班了,镇上的所有商铺饭馆也开始正常营业,三顿饭不是问题。

姬羽拿着二楼房间钥匙,上楼开门,现房间还算干净,最让人满意的是暖气挺足,他忙换上床下招待所配备的趿拉板儿拖鞋,服务员大妈给他提来了两暖壶热水:“哟!你个必养的咋把棉鞋弄湿了?到海边玩也不知道躲避些,这个不能直接放暖气上烘干,海水带盐分不好烘干不说,就是烘干了盐也拿脚,你得用淡水把棉鞋洗干净,然后再烘干。个必养的,带着替换的鞋吗?没带干鞋穿拖鞋上街吃饭必养遭老贼(罪)了,你在屋里等着,我下楼看看必养老崔的胶鞋还在不,拿给你个必养应应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自强与坚守请大家收藏:(91919191)自强与坚守更新度。

姬羽开始让大妈一口一个“必养”弄得直愣,这必养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感情这是大妈的口头语,跟老家口头禅“日”差不多,不能细究。

大妈口头禅虽然有些让人尴尬,却是个热心人,不大会儿就提着一双解放鞋来了:“你个必养的试试大小合适不?大点儿就凑合着穿一宿,要是小就别穿了,我回家把孩儿他爷的鞋子给你拿来,必养他穿46码,你穿肯定中。”

姬羽忙去水房接了半盆水,把脚上的海水洗净,用毛巾擦干,这才穿上解放鞋,还好,鞋大了一个码,穿着不顶脚。姬羽感激的说:“谢谢你大妈,太谢谢了,要不我真的就要穿趿拉板儿上街了,大妈,你贵姓?是本地人吗?”

“谢什么谢?个必养门卫老崔的鞋,他冬天不穿夏天穿,你不嫌他脏就行,我姓谢,是9o1厂退休职工,没到退休点儿,让我儿子顶班了,在招待所打个零工,家就在镇上9o1厂的许舍楼。”大妈的本地方言味真重,不慢慢体味还真不一定能明白啥意思,宿舍楼说成了许舍楼,不过整句话连起来倒也不难懂。

姬羽眼睛一亮:“大妈,我就是来9o1厂报到的新职工,从燕云省来的,新来的人摸不着门,您给我讲讲9o1厂的情况呗,让我提前有个数。”

“个必养真的吗?你是大学生吧,燕北这么老远咋分必养这地界儿来了?9o1厂早先在半岛可老好了,必养到这山沟里就一天不於(如)一天,说起9o1厂那话多了去了,这时候你还是吃饭去吧,吃完饭没事儿去我那儿唠唠,我在9o1也算是老职工了,个必养啥事儿都瞒不住我。”

姬羽听了热心大妈的话,在街上小饭馆吃了一顿棒子面窝头炖黄花鱼,香喷喷的很开胃,回招待所把棉鞋洗了炕在暖气上,就下楼找大妈唠嗑去了。

大妈可能一个人在招待所值班憋坏了,有个姬羽当听众,一晚上就没断话匣子,再加上姬羽是个会捧哏的主,不但把9o1厂的情况摸了个大概,还收获了大妈的无限好感,越说越起劲,几个小时把肚子里的9o1倒出个七七八八。

怪不得姬羽在镇子里没看到有什么大企业,原来9o1厂在镇子北面的山坳里呢,当年是为了反修备战才从半岛搬来的,刚搬来时这里只是一个小鱼村,一共只有十几户人家百十号人口,9o1是个军工大企业,厂长当年是正经的师级干部,下面团级干部几十名,大型车间就有十多个,翻砂铸造、车铣刨磨、电机、木工、电气焊、总装等等,随便一个车间就有上百职工,车间主任最低也是正营级,厂级和车间之间还有一大堆职能部门,什么办公室、总务处、政工处、生产处、供应处、销售处、技术处、设备处、材料处、统计处、计划处、审计处、财务处、档案处、保卫处等等,还有一些行政部门如党委、团委、工会、妇联、武装部、民兵营等等,一个个级别都不低,光这些部门,坐办公室的行政干部和技术干部就有26o多号人,行政办公大楼五层楼每层18个房间,只能装下一半的科室,其它还有五座小楼都是管理部门的,全厂在职职工38oo多人。

谢大妈原本是本地渔民,9o1厂迁来后,跟厂里的翻砂工老刘好上了,结婚成家生子,儿子5岁那年,刘师傅得了肺癌去世了,这个病跟翻砂车间的环境有关,卡上了职业病算是因公殉职,厂里就给谢大妈安排了工作,为了安抚她,安排在办公室当个送报纸传文件的传达员,大小也算是个干部,干了1o年熬资历升到股级行政24级,跟厂里各部门都有交集,掌握的情况确实不少。

据谢大妈介绍,9o1厂在计划经济时期,真是个很好的企业,那时候工厂生产的水泵阀门根本不愁卖,直接供给造船厂,上级拨付的资金充足的很,干部职工的福利在灵芝市所有企业中是最好的,竖港这个小渔村能成为比较繁华的乡镇,完全得益于9o1厂,9o1厂厂区在北山坳,但生活区规划在竖港村临近,近四千干部职工就有两千多个家庭,近万家属,配套的商店、菜市场、邮政所、储蓄所、电影院、子弟学校、幼儿园建起来后,又吸纳了周边村镇的青壮人口到此落户,一些脑子灵活的商贩也看到了商机,把这里的海产贩出去把外面的生活用品捎进来,形成规模后,产生的税收甚至过大部分乡镇,独立成镇就成了必然,所以现在镇上的居民大部分都是9o1厂的家属。

自从9o1厂从军企改成国企,原本根本不用愁销路的产品开始自找用户,对外开放后,国外质量高价格低的泵阀大批涌入国内,特别是上海、浙江、广东沿海一带民营企业,引入了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开生产了更适合舰船使用、更耐海水腐蚀、寿命更长的泵阀,9o1厂,这时候应该称为渤海省特种泵阀厂的经营状况迅衰落,往日的稳定用户纷纷解除合同,仓库的泵阀大量积压,资金周转不动,加上工厂体制庞大结构臃肿,效率低成本高,研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缓慢,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边缘,幸而省厅领导没有放弃这个对新中国国防建设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国营大厂,每年都拨付几百万为其输血,加上几个低端水泵阀门在盐场和海水养殖业还占有部分市场,工厂现如今勉强还能下工资,但也是岌岌可危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自强与坚守请大家收藏:(91919191)自强与坚守更新度。

据谢大妈分析,目前特种泵阀厂上层现在开始改革体制,大幅度压缩合并管理部门,但技术研部门需要增强,姬羽这时候过来,进行政管理部门的可能性很小,大概率是进入技术处的研设计室,当技术员。技术处处长叫李明锐,也是厂总工程师,下属有四个副处长分管八个科室,分别是研一室(主攻耐腐水泵)、研二室(主攻特种阀门)、情报室、材料化验室、实验室、期刊编辑室、技术档案室以及一个综合科,全处共有6o多名职工,其中中专以上学历的有15人,其中3个是处级领导,7个科技领导,真正干研工作的只有5个人,两个研室平均两个半人,这其中包括两名文革前的大学生和三名文革后的工农兵学员,以前技术人员还多些,工厂不景气又地处偏远山坳,远离大城市,但凡有点硬关系的都调走了。不过谢大妈听说,今年年前年后又分配过来十多个大中专毕业生,连姬羽这外省的大学生都来了,估计消息不假。

姬羽听了谢大妈的介绍,心中忧喜参半,忧的是去的单位不景气,急需技术人员研新产品,这样一来他进厂就提出调动肯定不会顺利,喜的是这个厂对技术人员调动卡的并不死,毕竟这几年就有不少调走的,到时候给关键领导送份儿重礼,调走应该还是有希望。

唉!要是苏蕊同意自己出国留学就好了,自己在省轻工厅就可以表示不服从分配,让他们把自己退回学校,或把自己的档案关系直接转到桥西镇,只要有了户籍证明,就能办出国护照,现在答应苏蕊一定调回燕州,又跟楚书记说好了去桥西镇,也只好先在特种泵阀厂安定下来,再想办法往回调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