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批数字基建项目加快建设落地,其中智算中心成为布局重点,北京、四川、宁夏、河南等多地智算中心开工或投入使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智能算力规模占比提升至逾3o。
记者获悉,下一步,多地多部门将持续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加大高性能智能算力供给,完善算力服务,进一步满足人工智能应用展需求,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7月初,天府智算西南算力中心正式在四川成都投运。据介绍,该中心将以算力支撑成都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赋能工业制造、自然科学、生物医学、科研模拟实验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创新。
这不是个例。近一个月来,银川绿色智算中心项目集中开工;北京移动在京建成个大规模训推一体智算中心,支撑高复杂度、高计算需求的百亿、千亿级大模型训练推理;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开工建设,总投资16亿元……以智算中心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正加快建设落地。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新建5g基站46万个;规划具有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的智算中心达1o余个,智能算力占算力总规模比重过3o。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应用爆式展带动了智能算力需求激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展部主任单志广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计算展迅,已经成为我国算力结构中增最快的类型,其中大模型是智能算力的最大需求方,需求占比近六成。预计到2o27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年度复合增长率达339。
随着智能算力需求增长,多方正积极部署进一步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加强智算引领,优化算力结构。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计算架构和软件生态建设,加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方案,鼓励各方主体探索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运营新模式。
此外,多地也纷纷出台专项规划,明确未来几年建设目标,并在技术、应用、资金等方面完善支持举措。例如,江苏布省级算力基础设施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o3o年全省在用总算力过5o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智能算力占比过45;甘肃提出对算力网络新型基础设施在用地、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引进、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算力基础设施创新展有望带动数字经济相关产业增长,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有关研究表明,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适度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部署,多方在夯实算力展基础的同时,也在算力互联上展开探索。
7月11日,国内个算力互联公共平台布,平台将对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进行标识注册和测试,通过平台可以查询全国范围内的算力资源和相关算力调度服务,为各行各业提供真实、可信的算力支持,加推动算力互联互通。
国家数据局、工信部等相关部门也加快部署,包括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围绕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优化骨干网络架构,建设高算力网络,深化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赋能和支撑作用;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算力服务企业,打造全国统一算力服务大市场等。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下一步,需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算力互联互通指导意见和实施指南,推进试点示范,统筹建设多层级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加快标准建设,形成完备的算力互联互通标准体系,引导行业规范建设,以标准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
单志广表示,应面向人工智能产业展和业务需求,以集约、标准、高效、绿色的方式,重点在算力枢纽及人工智能展基础较好地区开展智算中心建设,通过科学布局、云化共享、算网融合、高效调度的方式,实现智能算力资源适度前展。同时,形成投、建、运、管、用协同展的产业生态,持续提高智算资源的利用率,带动智能算力成本不断下降,切实挥智算“普惠”“普智”的作用。
···························································
走进西部(成都)科学城,国家级计算成都中心的算机房“硅立方”分外醒目,科技感十足。
“我们依托算力,持续探索未知世界。”国家级计算成都中心总经理王建波介绍,中心可以为用户提供算力支撑服务,目前已涵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型材料、核能与核技术等3o多个领域。
而在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等拥有“十八般武艺”的各种智能机器人同样让人惊叹不已。
“人形机器人具备感知、理解、推理、执行等能力,是人工智能产业的集大成者。目前,我们的双足机器人大模型已经做完,争取今年推出人形机器人整机。”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主任张睿睿说。
四川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的省份。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翟刚表示,四川坚持把工业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锚定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谋篇布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改革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具有新质生产力特征的技术和产业不断涌现、加快展。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从全国范围看,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创新这个引领展的第一动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筑未来展新优势——
北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突出解决产学研脱节、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园区“小散弱”和科研主体活力不足四类问题,围绕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2o多个方向,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展制高点。
上海持续突破一批“卡脖子”的关键环节,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2o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已达16万亿元。
江苏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和人才集中的优势,加强“从o到1”的原创性突破,今年将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实施4o个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展,着力构建未来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