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沈独清长得有些女性化,或者性格有些软,那么“男版海伦”这个称呼传到最后或许会衍生出一些不那么友好的含义来。好在沈独清还是很男人的
额,很男孩的
班上的同学现在已经几乎不怎么叫沈独清本名了,张口闭口都是喊他班草。因为挣扎无用,他慢慢就放弃挣扎了,似乎默认了这个称号。节操这种东西吧,要么你就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掉节操,一旦掉过一次,接下来就会掉无数次。
沈独清对此深有体会。
徐老师是沈独清的舅舅,这个事实也在合唱事件之后传开了。而这显然又为沈独清整个人增添了一抹神奇的色彩。“为什么神奇”沈独清曾这样问孟正。孟正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因为在那些冰山校草上我一类的校园中,男主角往往都身份贵重,是校董之子一类的。现在你舅舅是学校的领导层,你也勉强算是符合这一点了。懂没”沈独清不懂啊他也不想懂啊
任枫几个人并没有因为这一点就疏远沈独清。用任枫的话来说,他们毕竟已经不是小学生了,才不会像小学生那样怕老师呢,更不会怕沈独清的舅舅。
孟正默默在心里吐槽,是啊,都不是小学生了,但也还是小朋友哦。
周末时,孟正照例给家人打了电话。
在孟家,唯一一个会在电话里表露出思念情绪来的人是孟爸爸,他的感情好像天生就比家里的女眷更充沛一些。孟妈妈则喜欢直奔主题,把该嘱咐的话嘱咐完了,她就惦记着要挂电话了。反正孟正每次都跟不上妈妈挂电话的速度。
所以,当孟爸爸正对着孟正说一些“最近降温了,记得添衣服”等温情脉脉的话时,话筒被孟妈妈抢过去了,孟正都觉得很诧异。
孟正听见妈妈赶爸爸离开的声音“你走你走,留我和儿子说点贴心话。”
“啥贴心话还要背着我说”孟爸爸嘀咕道。
“你走不走”
“走。”孟爸爸委屈巴巴地走了。
几秒钟后,孟正听见孟妈妈说“小正啊,就你姑开的那个工艺品店,你奶奶做的绣活比你爸做的家具还值钱哩”那工艺品店已经开了有四五个月了,孟姑姑每个月月底盘账,然后会把分红寄过来。孟家的手头宽裕了很多。
孟奶奶的绣活是跟着她的太奶奶学的。
怎么说呢,其实在后山村那一片地方,像孟奶奶这个年纪的人,基本上都会做布鞋、做衣服,还能在鞋面上、衣角处绣花。她们会给家里的孩子做虎头鞋,会给自己缝眉勒等等。孟奶奶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她手巧,想法又多,绣活做得就是比一般人要精致些。但她的水平再好,却还远远上升不到那种某某派刺绣传人的程度,比那种真正有水平的刺绣大家差得远了。
所以,孟奶奶只能做点寻常的活放在工艺品店里卖,再高的价值就没有了。她没那个本事花几年的功夫精心绣一副令人惊艳的刺绣,卖个几十万几百万。
但对于孟家人来说,这也相当不错了呢
不过,孟奶奶毕竟有年岁了,虽然牙齿基本上没掉,眼睛基本没花,还能自己穿针引线,但你让她一整天都坐在那里低着头做绣活,那肯定是难为她了。
孟爸爸和孟妈妈都不会让家里的老人这样劳累。
所以孟奶奶就是春日天气好时边晒太阳边做点活,就那种巴掌大的小衣服,两三个月才做得那么一两件。但只要她一做出来,放在店里就没有卖不掉的。
孟妈妈瞧着瞧着就有些眼馋了。
“你说,我现在开始跟着你奶奶学做绣活,还来得及吗”孟妈妈问。她会踩缝纫机,缝缝补补没有问题,甚至也能把布做成衣服,当然都是样式最简单的那几种了。除此以外就不行了。绣花那一类的,她是从来没有学过的。
孟妈妈刚嫁过来时,其实动过要跟孟奶奶学的心思。
可这东西得耐下性子来学,孟妈妈那时要跟着丈夫下地干活,然后很快就有了身孕,女儿没生两年又生了儿子,她围着田地、灶台、儿女转,每天忙得够呛,这事就渐渐被抛在脑后了。
早知道绣花能赚钱,她那时熬夜也学啊
孟正鼓励妈妈说“妈,咱家的日子渐渐好了,如今也不指着地里的那点出息,你就把家里的地都租给别人种呗租金不用收很高,村里人肯定会抢着要的。妈以后不用下地了,我和朵朵都能自己照顾自己,你空出的时间正好跟着我奶奶学一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