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是杵在屋子里不走,那臣子保不齐就不说了。还不如让出空间任他施展,反正侍者随时都会过来当传声筒的。
小史史官表示学到了。
他埋头把某某臣子求见陛下,并请太子暂且退避的事情记录下来。
而后询问太子:
“侍者可有来报里面在谈论什么?”
扶苏摇头,侍者还没过来。
小史史官自告奋勇:
“臣去听听,臣作为起居郎本就该在殿中记录的!”
扶苏颔首示意他去吧,那臣子总不能连起居郎都想着避开,没有这样的道理。
小史史官悄悄摸进了殿里。
他继承了他爹的隐形人天赋,进进出出丝毫不引人注意。臣子正唾沫横飞地说着什么,说到激动处根本没察觉到附近的变化。
小史史官不着痕迹地往角落一站,开始笔走龙蛇,飞快地速记起来。
本来这几天是长假刚刚结束,群臣最为颓靡的时期。小史史官以为大家都会维持在同样的有气无力状态中,不成想这位臣子倒是挺有精神的。
他探头瞅了一眼。
这家伙不是最早那批跟着始皇帝打天下的老臣,是二十年前太孙加冠那会儿才入朝的,目前担任中大夫。
这人比较显老,听说从长安学宫毕业出来考进咸阳官场的时候,才三十出头。如今不过五十岁,却硬生生像是已经七老八十了。
始皇帝陛下都比他看着年轻。
对方能力是有的,不然换个人给他二十年也休想在竞争激烈的咸阳混到中大夫的位置。
中大夫是专门掌政事议论的官员,为谏议大夫之一。谏议大夫在汉代被改名为了光禄大夫,算是个十分体面的官职了。
名义上,谏议大夫归郎中令管,但其实郎中令管不着他们。谏议大夫里头细分了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三种,多的时候能有数十人一同任职。
虽不在九卿之列,却掌谏议大权。
和主业弹劾别人的御史台不同,他们更多的是在国事上提出见解。
和他们有差不多职权的是郎中令手底下的议郎们,但议郎在大秦如今更多的是培养年轻人用的。大家以多听多看为主,很少敢主动开口。
面前这位中大夫任职谏议大夫有一段时间了,自觉是始皇帝心腹。便忍不住想陛下之所想,急陛下之所急。
因而这人张口便是:
“臣以为,陛下还是应当提高警惕。”
小史史官竖起耳朵。
提高什么警惕?警惕什么东西?
中大夫继续说道:
“陛下统御四海多年,万户升平。朝中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实则暗藏危机。”
小史史官越发好奇了。
快说啊,仔细说说,哪里暗藏危机了?谜语人滚出大秦,说话能不能不要绕弯子!
他用胳膊肘捅了捅旁边的侍者,用眼神询问他这位大夫之前有没有讲具体内容,是不是他来晚了才没听见。
侍者摇了摇头,比了个“大夫一直在绕弯子说废话”的手势。
小史史官:……麻了。
始皇帝陛下最近也是整寿刚过心情好,才耐得下性子听他兜圈子。但再有耐心也受不了有人废话到现在,脸上明显露出了不悦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