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阿爷!我们南渡吧!
然而南渡的过程中,又遇水匪,逃命时,昭昭一母同胞的兄长顾玉,被水匪擒住杀害,又抛尸江中。
南渡到了大豫边界,虽得到了一片暂时的安宁之地,但顾家只余这几个老弱妇孺,惠娘的腹中孩儿还不知是儿是女,无男丁可支门庭,就算投奔了上京顾家,也不过几两碎银打的下场。
也是那个时刻,年仅九岁,瘦的一身皮包骨的顾玉,穿着她哥的长衫,倔强的立在顾老头的面前,说:“阿爷,我说过。从此之后,我是阿玉,也是阿昭。”
“我、顾玉昭!会支应门庭,奉养阿爷,照顾二叔婶和她腹中孩儿。”
“好、好!”
两孙爷抱头痛哭,而后,顾老头拿出族谱,划了顾昭的名,改了顾玉的年岁。
此后,长子名下,只有一个儿子顾玉昭,以及早夭的同胞妹妹,因为未及成年早夭,顾玉昭同胞之妹仅以顾十娘子记名上谱。
这样,就算再见允州故旧,叨叙过往,也毫无纰漏。
且顾老头心存未说出口的私心,若幼子媳妇儿腹中的孩儿是男丁,昭昭就可以恢复女儿身,过她应该有的生活。
那知道,昭昭做得比他想象的,好太多了。
不但初拜顾太尉时,稳重大度,对答应酬风骨铮铮,引得上京顾家动了资助之意,拨了一座独立的院落供之容身,一家七口才能借太尉之势拿到户籍,拜学大儒,得以在大豫容身。
仅两年时间,顾玉昭下场初试,便摘了恩科探花郎的名头。
“阿爷,你说,顾贵妃已经有了一个两岁的小皇子,她会真心想为前顾氏昭仪的亲生儿子谋取前程么?”
顾玉昭的反问,打断了顾老头的回忆。
“说不好,当今天子的儿子多,若不是只有太子一个中宫所出的正统嫡子,肯定得乱!但当今大豫的天子正值壮年,太子又能力出众、温和谦恭,名声无暇,这储位一事翻不起什么水花。”
“除非效大齐当年之祸,走诡道、大行兵事。”
允州顾家就是经由大齐夺嫡之乱,倾族覆亡,不得不远走他乡。无论是顾老爷子还是顾玉昭,都不希望在大豫又蹈旧年覆辙,遭遇无谓的牵连与战乱。
一时之间,爷孙两人都心情沉重。
虽然吧,他们在寄居太尉府的头两年就看清了这个苗头,又找到机会搬出了太尉府,逐步疏离两家在外人眼中的关联。
甚至顾玉昭在恩科中第之后,设法逃了那御前行走的热灶头,小心翼翼的窝在翰林院,刻意平庸昏碌,甚至还谢绝了顾老太君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