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中兴之势是什么意思 > 第四十三章 利益(第1页)

第四十三章 利益(第1页)

周王郑二十八年冬。

从洛邑而来的质子已经在晋国安居,在绛城的城北有了自己的居所。

晋侯欢在普遍都是夯土房屋的城北建起了几座由香檀木为主,柏木窗和桑树作为装饰的小型宫寝。

附近有些无人的夯土房也一并送给了王孙的随从。

在洛邑,昱还没有自己的私田,没想到到了晋国,欢把象征着地位的田地赠送给他。

晋侯送的田地在城北的郊外不远处,而且还修缮了平地的泥路,来回都很方便。

不管是西周还是东周,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

在洛邑这样施行周政的地方,庶民是没有自己的土地的,他们只能依靠王室的“井田”进行耕种,一井有九田,中间的田叫做公田。庶民在耕种时需要先进行公田的耕种,之后才能够耕种属于王室的私田来养活自己,所以在洛邑,庶民都感激天子的仁德,是他将土地赐予了他们能够耕种的权力,才不至于饿死。

私田只有卿大夫这些王室的功臣才能享有,就连天子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私田。

而在晋国,庶民的私田得到了承认,国家还大力推广庶民开垦种植土地,甚至连国君的土地都不再保留,只要收取一定的税赋都能够种植。

这是郭偃之法中的部分内容,却让晋国上下的农户都疯的开垦土地,晋国的粮草充足,国力也从此富强起来。

欢给予昱的就是原本属于晋侯的私田,现在无条件的送给了昱。

这让昱又想到了他一直不敢施行的事情,土改农肥。

在洛邑他已经拜托鬲研究犁的改进,可是还有一些因为涉及到洛邑田地的田政,昱迟迟不敢动手。

阅说过,他做的事情已经触碰到了大部分贵族的利益。

庶民之所以是庶民,就是因为他们依靠王室贵族们种植田地来养活自己,如果他们的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他们就有余力去开垦私田;

等到这些私人田主壮大,变成不受贵族限制的地主,贵族的势力就会得到削弱。

昱只是王孙,他不是天子,做这种自掘坟墓的事情必然会遭到王室贵族的反对,所以他在某方面已经向阅妥协,在没有实力的时候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东周真的没有肥料吗?

有的,而且还分不少种。

早在刀耕火种的时候,聪明人就已经现,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用刀就地挖坑播种能够增加粮食的产量。

于是他们自性的开始进步,在满足物质条件之后促进了文明的展。

这个时期的农肥大多选用草木灰和水果残渣,鸡子壳和鱼鳞也是能够作为肥料使用。

可为什么产量还是那么低,百姓还是那么穷呢?

原因就是科学技术不达,普通的农人也用不起肥料。

虽然昱的科学素养不高,可是也明白技术对生产展有着重要作用。

所以他在水利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先组织工匠明灌溉农田的水车和利于运输的斗车。

这些是能被世俗所接受的东西。

而生产工具的落后让他迫切的让工匠们研究犁。

可是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在提高产量和预防灾害上。

要是能够提高粮食的产量,天下人不会因为饥饿而奔波,在留有余粮的时候还能读书学习,这难道不是天下的幸事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