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宋人是现在哪里人 > 第4章 休怪我不义(第1页)

第4章 休怪我不义(第1页)

赵龙吟的船队到岳阳后,没有进入洞庭湖,他们的船长过了朝廷的规定,贸然进入,肯定会被地方官兵拦截。

他们在荆江口停船上岸,从6路前往岳阳。快到老君山时,沿途破败的村庄开始多了起来。残垣断壁间偶有炊烟升起,无数衣衫褴褛,瘦骨如材的饥民蜷缩在茅屋屋檐下,衣不蔽体的孩童基本都是大头小身,腹胀如鼓,眼神呆滞。

赵龙吟好久没看到这种场景了,顿时觉得刚才吃的那顿莲藕排骨汤加油爆河虾非常造孽。

“官府不管他们么?这大冬天的,没吃没穿,容易死人的。”赵龙吟皱着眉问房志成道。

房志成苦笑着说道:“太多了,顾不过来啊。”

“岳帅平定杨幺之乱已经过去一年有余,怎么还有这么多饥民,朝廷没往这里调粮食?”

“朝廷这几年连年征战,前方的军粮都供应不急,哪有粮食赈济这些灾民,没有加赋税就算是开恩了。”

“一路看到那么田地多,那些大户种的粮食哪里去了?”

“除了上缴朝廷的,其它的应该都卖了。”

“他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这些饥民在眼皮子底下饿死?”

“他们看的死人多了,哪会在乎。”

“我们没有往这里调粮食?”

“已经调了五万担了,但洞庭湖周边有灾民有五十万左右,五万担不过是杯水车薪。这些人很多是渔民,本就没有田地,靠着打鱼换取粮食过活,杨幺之乱后,朝廷禁止三丈以上船只下水,但是有些地方的官员图省事,直接一刀切了,禁止任何船只下水,这些渔民就彻底失去了粮食来源。”

“我们还能调多少粮食过来?”

“不影响京西南路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还可以调二十万石,这是咱们储备粮的两成。”

“那就调过来吧。”

“调过来也只是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从长远来看,还是要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让韩东和王干举赶紧过来,”赵龙吟狞笑道,“第一,要求所有地方立刻马上放开湖禁!第二,立即着手解决大户问题。他们既然不仁,那就休怪我赵龙吟不义!不把他们吃干抹净,对不起我这杀神的名头!”

说完,赵龙吟走到一处茅草棚跟前,这户人家看上去人口较多,孩子都有五六个。

那些孩子见到一大群人走来,吓得一哄而散,跑进了棚子里。

赵龙吟朝一个蹲坐在门口的须灰白老者拱手行了一个礼,说道:“长者请了!”

那老者慌忙站起来,弯腰回了一礼,道:“不敢贵人请,折杀老汉了。”

“小子看这村子,颇为凄凉,不知何故?”

老者叹了一下,“早十几年,这里也是鱼米之乡,虽谈不上富贵,只要勤快些,混个饱饭,问题不大的。自从那杨匪在这八百里洞庭湖闹了几年之后,湖上的生计就不怎么好讨了,村里的青壮为了活命,也去做了贼匪,村子里就只剩下老人孩童,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如何过活。”

“岳帅不是早就剿灭了杨匪么?”

“杨匪是被剿灭了,官府也不让咱们下湖了啊,更何况,更何况——”

“更何况什么?”

“咱们这一带跟着杨匪的,有几个还混成了头领,所以官府对咱们就盯得紧些,不仅不让下湖,还把咱们的船都烧干净了。这是要让咱们活活饿死啊,老天爷啊,这是作的什么孽哟。”老汉说到这不禁老泪纵横。

赵龙吟听后默然。

房志成在一旁说道:“老人家,听说朝廷任命了忠勇王宣抚荆湖北路,兴许你们的好日子会回来的。”

老汉擦了擦眼睛,说道:“听从岳州城回来的人说了,说是调了粮食过来救咱们的命,却不知什么时候轮到咱们,就只怕,娃娃们等不到那一天啊。”

“你们这里的里正在哪里?”

“老汉就是这里的里正。”

赵龙吟吩咐随从将身上的粮食都拿了出来,交给了这里正,并吩咐道:“老丈,全村人就这么坐等着不是个事,还是要动起来啊,动起来才有活路。这些粮食先拿去,把目前的难关度过去。你们是渔民,没船怎么打鱼,我再给你们些银钱,把船造起来,争取开春能下湖。”

“造了船也下不了湖,官府不让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