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逐鹿少年 > 第293章 英布三策(第1页)

第293章 英布三策(第1页)

“噢,请先生站起来,详细说说。”

刘邦努了努嘴,夏侯婴把薛公搀扶了起来。

“英布出上策,山东诸地就不归陛下所有了。”

站直身子后,薛公定了定神,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出中策,谁胜谁败很难说了,出下策,陛下便可以安枕无忧了。”

“那么,具体的计策又是什么呢?”刘邦着急地问,越来越觉得薛公和郦食其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而自己有些埋没他了。

薛公一脸谦恭,拱着手回答说:“英布之上策,向东夺取吴县,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县,传一纸檄文,叫燕国、赵国固守他的本土,山东诸地就不再归陛下所有了。”

刘邦听到这话,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吴楚两地紧邻大海,是朝廷制衡淮南的一对犄角,也是一把钳子。其中,吴国位于淮南国的东向大后方,只要淮南国有任何动静,吴国都可以让它后院起火,自顾不暇,从而有效牵制淮南国的西线行动。楚国则位于淮南国和齐国之间。淮南要对北方有所行动,绝对绕不开楚国。但是,如果英布快速攻占吴楚两地,这把钳子的威力便无法发挥出来了。相反,淮南国会像脱笼的猛虎,彻底失去朝廷的制约,在西向、北向任意行动。

至于占领鲁县,则是因为齐王刘肥过于昏庸,又不得民心。所谓传一纸檄文叫燕赵两地守土,则是给个说法,让燕赵两地高高挂起,坐山观虎斗。如今代地的叛乱还没有彻底平定,赵国深陷其中,燕王卢绾又领了刘邦的旨意,不彻底剿灭代地的叛乱,不得回国。说白了,燕赵两国的精锐都投入到了代地,要不要檄文,都会选择观望。

“其实,只要面积广大的淮南、吴楚、齐等地连成一片,东南富庶之地便沦陷了,英布也就有了与朝廷抗衡的资本和实力……”

刘邦默默地想,暗暗地担忧,表面上却保持着镇定,催促起了薛公:“先生请继续,将英布可能采取的中策和下策也说出来吧。”

“喏!”薛公答应了一声,继续说:“英布之中策则是向东攻占吴县,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占有敖仓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谁胜谁败就很难预料了。”

中策和上策的差别在于,放弃北方的齐、赵、燕三国,深度经营东南诸地,利用东南的富庶,与朝廷打持久战。

刘邦仔细揣摩了一下,也是冷汗涔涔。

他想着薛公料定英布一定会选择下策,便又催促了起来。

薛公接着说:“英布之下策,是向东夺取吴县,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己跑到长沙,陛下就可以安枕无虑了。”

“彭越如此在东南诸地跳跃,朝廷要想剿灭他也不容易啊,哎……”刘邦想了想,叹息了一声。

言下之意,是觉得这个策略也不错,并非薛公所说的下策。

薛公看在眼里,摆着手说:“陛下不要忧愁,且听臣下分析。”

“英布本是骊山的囚徒,又做过大盗,他所有的努力不过四个字“自身富贵”,这样的人不仅自私,还相当的短视。”

“臣料定英布遇到任何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如何保住眼前的荣华富贵,而不会去考虑百姓生死,以及子孙后代的命运。”

“百姓们常说,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下策便是将财物、辎重,以及英布自己的性命,分别放在不同篮子的策略,臣料定英布为了保住富贵,一定会作此选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