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了又开始猖狂地把自己大名叫的满世界的人都知道的时候,老家的小叔要结婚了。
正好韩清平没排班在休息,宋致远请了两天假。俩大人提着大包小包,带着平平安安回靠山村了。
宋致明这个媳妇,还是他自己找来的。
建国后局势稳定了,国家就开展了扫盲班。老宋一大家都积极去参加了。这个年代,会识字都会被人高一眼。
宋爷爷那辈人,小的时候,当时镇上还有个老秀才,宋爷爷几个兄弟当时还上过几年私塾的。读过,拓展了眼界,更知道读的重要。什么都可能被抢走,就是掌握的知识永远是自己的。
宋致远哥几个,也是念过几年小学的,这在村里也算是高知了。后来也是因为动荡的年代,就算想读都没机会了。现在机会来了,怎么会放弃呢。
和村里一些觉得识不识字反正都在村里都没什么关系的人不一样,老宋家想得明白,没文化只能一辈子做个天吃饭的泥腿子。你老三一家,老三媳妇那不用说,家里本来就是有学识的人家。老三在部队接受各方面的学习培养,现在不就进了城当了干部人家平平安安生下来就是城里人了都不用出三代,已经不一样了。
所以,当镇上又开始有学校授课的时候,老宋家就把孩子们都送去念了。连最大的女娃雪梅都送去了,要知道村里就是男娃都很多没去学校,一个再过几年就可以嫁人的女娃老宋家都送去学校了。这时候还没义务教育,每个学生是需要交五毛钱学费的。这事在手里基本没现钱的农村里,还被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津津乐道了大半年。
至于宋雪梅,一开始老大家还真没想着把她送去学校,现在分了家什么都是自己承担的,家里已经有两男娃要去学校了,负担已经很重了。这个年代,男人都很多不会识字的,更何况是家里的女人。再说大女儿过几年就可以出嫁了。
还是老三媳妇回来爹妈的时候,知道后劝说,大领导都说妇女顶起半边天的可以少读几年,但一定要给孩子机会上几年学。
“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我不敢打包票。但是就算最后梅子还是只围着灶台转,她的行事作风也会和别的灶上妇女不一样。她读过的经历,对她今后的人生很有意义,她未来的婆家也要高她的”甚至还提出老宋家几个孩子的学费,自家都可以出的。
宋雪梅一开始就没想着去学校过,毕竟村里就没女孩去上过学校,而且自己也大了。但是在屋外头听到了三婶婶的一番话,不管最后去没去学校,都记着三婶婶的好。特别是后来,因为读改变了命运,过上了之前想都没想过的生活,老大夫妻俩和宋雪梅更是感激钱清平,此事暂且不提。
韩杏芳着钱清平坚定的眼神,整个人骨子里透出的文化人那种气质。不就是一年五毛钱么还能比我大闺女重要
韩杏芳没要钱清平的钱,老三家的为自己家好,没得最后还得贴钱。最后谁家都没出,宋老爷子大手一挥,都去,我出
孩子们都去上学了。现在国家又组织扫盲活动,家里大人农闲时,就去镇上的下乡干部组织的扫盲班学习。扫盲班教的比较浅,老宋家几个儿子都有基础,基本要学的内容都会,个别的不会的也很容易就掌握了。倒是宋家的两个儿媳学了些,就算不会写,至少会认的。
老大老二都成家了,在村里好歹也当点小干部,生活算是稳当了。
就老幺,到了可以成家的年龄还没什么打算。宋致远一,反正老幺也没啥负担,城里现在有夜校培训,只是需要单位推荐。这个自己可以想办法让老幺有个名额,干脆去好好学点什么好了。这个年代,夜校还是权威的。老师认真的教,同学认真的学,还得真的考试,成绩合格了才发毕业证的。
宋致远一提意见,老幺还没开口,宋老头就点头了,直接把老四教给了老三。
原媛,宋致明的媳妇,就是在夜校里认识的同学。人长得也有点小圆,158的个子,脸有点婴儿肥,笑起来有两酒窝。性格比较笑、开朗。是纺织厂的职工。平时也算比较优秀的,所以这次能有机会来参加夜校学习。
在相处中,两人渐渐有了好感。可是,一个是城里户口,还有工作。另一个农村户口,还没工作。所以一开始俩人都还瞒着家里人。不过老幺还是把这件事告诉了三哥和三嫂。如果家里有谁能够出主意的,就非是这俩人了。
这俩人也没辜负老幺的期望,助老幺抱得美人归。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