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队,北屋知青帮忙,将牛车上的行李卸下来,霍奇林便离开这儿,没再多待。
在冼小凤等人之前,因为知青们有补贴,所以口粮之类并非大队上提供,而是自己向大队购买。
而去年来的七名知青。
除了第一个月的口粮,是霍奇林免费给送,余下则是向大队领取,名为借粮,改年会用公分还上。
一人领了一年口粮,三十斤玉米粉、二十斤面粉、其他还有一百七十斤红薯土豆。
不过,五个跟着霍奇林做生意的知青,这几个月又摆摊了几次。
每次每人都会背几十斤大米、面粉等精粮回去,算是霍奇林给的福利。
同住北屋的另五个知青,也能跟着沾光。
几乎每天吃的都是大半精粮,再加几个红薯,土豆彻底沦为一道添味道的菜。
之所以霍奇林去年,会给知青送粮,除了個人觉得他们人人都十分可怜外,还因为大队没法一次性拿出一千五百多斤粮食来。
能给知青足量口粮,还是杨开泰后来与公社上借的。
虽然杨堡大队社员们人人家中不缺粮,但大队粮仓确实丁点不剩。
因着知青来之前,大队刚吃了俩月大食堂。
把粮食猪肉一顿造,临猫冬前,便把剩余口粮分配给各家各户了。
这也就意味着,这次三名知青到来,大队上至少要给借出每人半年,共四百斤粮。
大队上同样是拿不出来的。
但这次霍奇林丁点儿送粮的想法都没有,甚至让北屋的知青们看好自己的粮,隐晦提及新人中有人眼比天高、人品不行。
离开知青院,霍奇林回了家,做好午饭,给填饱肚子,径直来到大队部等着杨开泰回来。
等了十来分钟,叔叔婶子们也吃过午饭,大队部开始热闹起来。
打牌的打牌,打麻将的打麻将,闲唠嗑的闲唠嗑,还有其他看书看报抽旱烟的,不仅叔叔们在抽,少数婶婶同样也抽。
抽烟是地域特色,因为太冷,因此要么喝酒,要么抽烟。
很快,霍奇林也加入到唠嗑,成为其中一员。
“牛娃,你早上和大队长接知青去了呗?新知青怎么样?俊秀漂亮,还是歪瓜裂枣?”
回想了一下三张脸。
都说一个人的面相,会跟着心思、性格、为人生长,所谓相由心生。
“有个姓荣的男知青挺俊的,姓安的女知青也很俊,另一个男知青……不算歪瓜裂枣吧,顶多獐头鼠目,嗯,怪模怪样儿的。”
就差点没说那蔡军伟长的面目可憎了。
“要我说,那院里,最俊的两人,一个是冼小凤,另一个是林玲,华子高也挺不错。”
旁的一个婶婶抽口烟,插嘴评价。
林玲是老知青中的一个女同志,来了大队上也有两年多,是第一批知青中,家庭条件最好的一位。
这人和男知青组长华子高,说实话霍奇林都不怎么喜欢。
这林玲太娇惯,农忙时下地干活儿,也只能拿到三公分,连大队上小孩还不如。
以前,知青还可以用钱搁大队上买粮,公社制之后,知青们只能用公分换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