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青点出来,回到最东头的家。
家里此时安安静静。
大妹霍澜珊十四岁,在读五年级,二妹霍澜蕴和小弟霍奇澍都是十二岁,在读四年级。
村里农人可以躲在家里猫冬,但学生们该上学还得去上学。
好在公社小学就在旁的水村大队上,学校也不会冷着祖国的花朵们。
霍奇林也不多么担心。
家里没人也是刚好,拴上院门,就躲进房间里,又是抬手虚点。
一大坨棉花掉落在炕上,还有两匹黑灰色的布,末了,炕边又出现两个大竹筐。
打眼一瞅,一个竹筐装满红薯,另一个竹筐分两层,上半是玉米面和小麦粉混合的二和面,下半是大米。
找来扁担,一边一个筐,两匹布和棉花就挂在竹筐上。
‘喝呀’一下,抬起扁担。
这些东西加起来足有快两百五十斤,这算是到了霍奇林的极限啦。
挑了东西,行走度就和蜗牛爬似的,从家里到知青点七八百米,足走了十几分钟。
踹开北屋的门。
响动声惊动左右屋里的知青,七人很快都跑了出来。
“这里有七十斤棉花,五十米布,一百四十斤粮食。”
“棉花和布你们分一分,做棉被、棉衣,瞧你们可怜的……没有棉被棉衣,搁我们这,冬天真会冻死人的。”
好歹老知青们下乡时,十斤重的棉被、三指厚的棉衣都是有的。
而今天接来的这群人,别说厚棉衣了,棉被最重的也不过三斤,在长白山黑土地这旮瘩,三斤的棉被能顶啥子用?
“这些粮食,每人十斤红薯,五斤二和面,五斤大米,是你们一个月的口粮,都省着点吃……”
“偷偷吃,别让老知青们知道,晓得不?刚好大冬天的,他们都不愿意来北屋烧火,以后北屋的灶房,就得你们用了。”
“等过一個月,你们再去大队部领口粮。”
各人感谢不提,等分完口粮,霍奇林就担着空竹筐离开。
人走远了,知青们才打开了话匣子。
“可算有一口吃得了,我都快饿扁啦。”
“这老些棉花和布,咱们快分一分,别让人看到,否则该坏事啦,霍同志不是说,这院里,只有我们几个有。”
“你说得对,我们快把东西分一分。”
一顿忙活,东西分完,不过全部都端进女知青的房间里,男知青这边,没有一个会针线活儿的,所以要拜托女知青给做成棉衣。
至于棉被,做好被套,装进去足够重量的棉花,横七竖八缝好就行,等天热了再带到县里正经弹成被子。
不管知青点里怎么忙活。
霍奇林再回到家,已经是大中午了,上学日弟弟妹妹们中午不回来,只有一个人,他也不打算做饭,又虚点一下,一连啃了五个大肉包。
“唉,只有包子馒头,啥时候给我个大饭馆呗……”
嘴里说着不着调的话,到旁屋烧了火,便回来脱了鞋,将自己丢上火炕。
火炕只剩余温,许久之后,温度才逐渐上来。
“这大冬天的,无聊啊,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还是玩我的农场游戏吧……”
随着抱怨,霍奇林闭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