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呼之声在空阔的祭坛间回荡,令人闻之气血翻涌壮怀激烈,宋疏妍不疾不徐层层步上御阶之顶、继而回身俯视群臣,俄而缓缓开口:“众卿平身。”
百官依令而起,又随之祭拜天地宗庙,不知何时七年前那个孤身嫁入东都的宋氏娇娥已摇身一变成了身着衮冕比肩天子的一朝太后,而往后这个国家将在其治下变成怎样一番模样……此刻却是无人知晓。
大祭繁琐耗时甚久,回宫已是酉时过半。
大殿之内灯火通明,太常寺也是难得在御前显示一番身手,傩舞盛大驱邪除祟,此后方才有优人进演开宴贺岁;离乱纷扰的太清年终将就此走向终结,而明日便是幼主光祐年号的首日——“光”即光复,“祐”为天佑,原来那时的大周仍未放弃还于旧都的执念,天下人亦都还做着柳暗花明盛世复来的美梦。
与此同时此夜还是君侯的庆功宴,前段日子携重礼至颍川侯府又不幸被方大公子轻飘飘挡回来的若干朝臣此刻终于抓住了机会,个个手捧金杯躬身凑至君侯左右敬酒,方献亭来者不拒千杯不倒,自开宴后应酬便没有停过;宋疏妍坐在高处将殿中光景尽收眼底,偶尔余光看向那人、难免也思及过去在江南的旧景,暗想他真不愧是将门武侯,竟能把酒当水一样喝,怪的是如此竟也不显得粗野,反有种优柔温文的雅致。
——只是她记得他并不喜欢口味含混的酒,过去的西都新丰酒当颇合他意,如今这除夕必喝的屠苏椒柏酒又是否能顺他的心?
她拿起酒杯轻抿一口、辛辣的怪味立刻盈满口鼻,她却还是仰头一饮而尽,满头沉重的珠翠压得人有些喘不上气;身旁的幼主见状似有些忧虑,连忙便附身过来劝:“母后少饮些吧,仔细喝醉了……”
她低应了一声,不知何故那时眼底竟有些许难得的笑意,大约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往事、整个人瞧着比平素更温柔;卫熹看得怔愣、心中感叹母后果然是这世上最美的女人,下一刻又见她笑意敛去,大概那些欢喜也不见了踪影。
范相来向她敬酒,身边难得没有阴平王的身影,据说他们父子被方献亭敲打得没了脾气、今日除夕夜宴也称病推辞闭门不出;范玉成素识时务,如今看风向转了便要对自己曾欲下杀手的太后示好,宋疏妍将这些臣子的小心思看得清清楚楚、也不愿与洛阳派闹得太僵,遂也接了这杯酒,面上假作一笑泯恩仇。
——原来人生际遇总是循环往复的。
幼时她在宋家忍的是父亲和继母,如今换到帝宫里忍的又变成这群朝臣了。
她心底自嘲一笑,在范玉成离去后漠然回头,那一时却倏然撞上方献亭的目光——他正望向她,幽深的眼似古井无波,在与她对视后眉头微微一紧、随即又面无表情地低头拿起了酒杯。
她微微一愣,心像被针刺了又像被火融了,恍惚间亦想起不少旧迹,感叹这个男子一生带给她的感受都是这般又痛又暖。
——就譬如那一次。
七年前他归朝后……与身为皇后的她遥遥相对的那一次。
那大约是太清三年秋。
六月帝后大婚为东都镀上一层难得的喜色,次月西北大捷突厥败退更令被逼至悬崖之畔的王朝获得片刻喘息之机,布衣百姓欢欣鼓舞喜极而泣、文人士子挥泪提笔撰文无数,唯独她一人如坠冰窟不寒而栗,却不知宿命何以待她刻薄残酷至此。
……他回来的那几天洛阳一直在下雨。
九月深秋霜寒雨冷,原来东都气候也不比长安更和煦,彼时她刚入帝宫尚无参政之权、在前朝大贺时甚至不能获准出后宫去远远看他一眼。
“娘娘……”
朝华和夕秀打从那时起便在她身边伺候,两人都是灵巧体贴的丫头、据说是天子命中贵人王穆亲自代为挑拣送至中宫的,那时大约也都瞧出她脸色异常难看、张罗着要为她去太医署请医官。
她们固然很好、却不能像坠儿那样与她贴心贴肺,既不知晓她与那人曲曲折折的过往、又不会当真一心为她筹谋打算;她深知自己不能在外人面前露出破绽,当时便只答了一声“无妨”,又说:“……本宫只是想念兄长了,不知他是否也已随军归朝。”
中宫中人皆知新后出身、更知她有位大义凛然投笔从戎的庶兄,此次大破突厥立下战功、想来这几日便要受封领赏青云直上了。
朝华夕秀闻言皆笑,宽慰她说宋将军大战归来必有后福,她勉力提着僵硬的嘴角应和,一颗心早被苦水浸了个透;当夜天子至她宫中用膳,一张久病的脸都因大胜容光焕发,席间未有一刻不提起那人,一声又一声的“贻之”活像淬着毒的利箭把她伤到千疮百孔。
“陛下……”
她终于忍不住打断他,藏在桌下的手更难以抑制地颤抖。
“臣妾……臣妾想见哥哥。”
卫钦却并未因其逾礼而感到什么不悦,一双常年黯淡的眼今日格外的亮,听了她的话甚至歉疚地点了点头,说:“是了,朕竟忘了替你考虑——你与你哥哥应也有年余未见,明日朕便准他入后宫来拜见——你且安心,他一切都好,朕也不会少了给他的封赏……”
这都是体恤极了的话,莫怪其驾崩之后庙号仁宗,一个“仁”字写尽一生,无论对前朝还是后宫皆仁爱宽厚。
她对他下拜称谢,次日一早果然便听朝华入内殿来报说宋将军来了,回头时正见久未谋面的二哥提步跨进门来,即便心中早有准备也还是如遭重击心潮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