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里可真大啊。玛丽特蕾莎,我们走了多长时间了。”
“二十五分钟了,安娜。”
“嗨杰西卡,这是你们美国柯达公司新发明的透明胶片照相机吗”
“佛罗里瑞拉,你的遮光板挡住我了。”
来自英、法、德、美、奥匈五国的女记者团,胸前挂着各式短炮行走在乾清宫跟东六宫之间的夹道上,不时小心地低声谈话。
她们受邀前来为德国公主与中国王妃之间的友好会晤摄影留念,并且对珍妃进行个人采访。
这还是欧美人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紫禁城这座神秘的东方宫殿,也是第一次采访到中国皇族的女性成员。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著名的女权运动家和平权主义者杰西卡雷蒙德受邀组织了这次采访。
尽管还没有见到珍妃本人,但多罗特娅公主向她承诺这位中国王妃是一位“聪慧、理性、受过良好教育的进步女性”。
杰西卡认为,对这样一位王妃进行采访,将会促进像中国这样贫穷落后、性别歧视严重的国家的女性觉醒,从而大大扩展平权运动的范围和深度。因此她十分热情地联络了其他中文不错的女性记者,组成了这支采访团。
此时,景仁宫里一片忙碌。
若桐坐在紫檀镜台之前,四个化妆娘子将她团团围住在中间,主仆五人皆是神色凝重。
清朝传统的妆容服饰,像臃肿肥大的褂子、丝毫不能体现曲线美的旗袍,白得掉粉的脸,头上耸起半米高的大拉翅和呆瓜一般的两把头,都非常不戳外国人的审美燃点。
而且现在照相机曝光留影的瞬间,强烈的镁光灯会大大削弱五官的立体感,很容易让东方人本来就偏扁平的五官变得没有鼻梁、没有唇峰、没有眉骨,成为一个莫得感情而且无精打采的死亡纸片人。
所以那种喜欢弱化面部骨骼感、把脸庞修饰得圆润丰满、眼睛画成一条缝、眉毛剃成弯弯一窄条的中国式“芙蓉如面柳如眉”审美观,更是上镜的大大大忌。
因此从后世流传的照片中,你根本不到漂亮的清朝妇女。
此次的妆容,既要让外国人觉得眼前一亮,又不能太出格,以免引起朝野物议。可谓是巨大的挑战了。
北京城最好的几个梳头娘子,从昨天一早就被请到了宫中,先是连夜赶制了一套霞光腾龙旗袍裙。
仿照满族嫁衣的基本样式,却采用高收腰、大裙摆、短上衣的组合,造成高挑纤细的视觉感官。
下裙是雍容华贵的灿金十二镶大摆密褶蓬缎裙,裙摆遍绣霞光腾龙的纹样。上衣用短小的立领对襟宽袖褃袄,外罩银狐披肩,胸前用二色金线绣着正龙纹样,领口点着金底红宝石花卉领扣。
头饰比较激进地摒弃了扁方、大拉翅、甸子、长流苏等装饰物和前面两把头、后面燕翅的呆板造型,而是梳了一个飘逸复古的望仙髻,正中绾着一只衔珠凤钗,累丝嵌珠的凤尾颤颤巍巍铺满整个发髻,旁边用红蕊碧玺花和珍珠小钗加以点缀。
最后画龙点睛的妆容,得益于这个时代毫无污染的自然空气和天天用玉泉山的水洗脸的缘故,宫里的女人其实都不太吃底妆。若桐坚决拒绝了铅粉的大面积污染,只是将茉莉粉研开了,轻轻往脸上一抹。然后用黛粉在鼻翼眉骨眼眶等地方,扫出略微夸张的阴影效果。
眼影用深棕浅咖姜黄三色晕染而成,这个时候没有珠光一说,于是若桐向内务府表示自己想要造成一种bb的惊艳效果时,花作的工匠就直接往眼影膏里面添加了磨碎的天然金刚石粉末。
碎钻在我的眼皮上闪烁若桐有点走神地眨了眨眼睛,缓缓转身迎上众人的目光,周围顿时响起倒吸一口凉气的声音。
这个时代的中国女性,都是把自己往“温婉和顺,眉清目秀”的方向捣腾,恨不得把自己的五官模糊成一片朦胧的光影。
她们不是没见过美人,可是美得这样具象化、这样凌厉而富有攻击性的妆容,就好像一堆朦胧写意的水墨山水画里,忽然出现了一张鲜艳绚烂的西洋油画那样醒目。
后来,杰西卡雷蒙德在自传中,这样描述自己跟珍妃的第一次会面。
“我们见了很多巍峨厚重的城墙,参天的立柱、高耸的城楼和形态各异的飞檐。它们并不像新闻照片上那样呆板无趣,而是生动而富有细节屋脊上蹲伏的每一只动物都有各自的神态动作以及与之对应的寓意故事,地上每一个小水坑都见证了数百年的时光,满是金属铆钉的朱红大门在我面前缓缓敞开,一种难言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见到珍妃本人,是在皇宫后方的一座小花园里,那里古树成荫,梅香扑鼻,人工堆砌的假山有种不对称的怪异美感,我们沿着山石中的蜿蜒小道登上去,却见那里有好大一树紫藤萝,郁郁葱葱的,倾斜过来压在亭子上。在绿叶的缝隙中,我见亭子里有一位穿长裙的年轻女性缓缓从石桌前站起身来,她身上黄橙红三色晕染的丝绸长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日落之都迈阿密的晚霞”
“我们早被告知了一切政治的话题是不允许被谈论的,于是便从个人喜好开始聊起。珍妃殿下跟多罗特娅公主十分投契,她们都喜欢莎士比亚,喜哀伤婉转的悲剧,胜过荒诞讽刺的喜剧;但是在音乐上,却又都偏热情洋溢的舞曲,而非柔婉平淡的抒情乐。珍妃甚至准备让腹中的孩子皈依天主教,认多罗特娅公主为教母”
“在时政上,珍妃对欧美社会变革的历程表现出了超乎我们想象的了解,她读卢梭、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著作,对启蒙运动的发展经过如数家珍,还谈到了卡尔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对美国法制至上、将权利关进笼子的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与赞许”
“她说话的方式非常有技巧性,抛砖引玉,旁征博引,层层递进。如果不是远处的红墙黄瓦一直在提醒我们,我几乎以为自己回到了剑桥的校园里,正坐在康河边的草地上向一位社会历史学系的女教授请教功课”
由于双方都精通中英两种文字,这场采访没有遇到任何交流问题,进行得非常顺利,眨眼间一个时辰便过去了。几位记者写满了一个棕皮小本的采访笔记,纷纷要求拍照留影。
这时,小梳子忽然在假山脚下探头探脑地给她们发信号,若桐见,不动声色地笑道“御花园地方狭窄,设备铺展不开,不如到景仁宫去。我想向诸位展示一些中式宫廷生活的细节。”
众记者眼前一亮,纷纷出言赞同。若桐便携着多罗特娅公主的手走在前面,一群人浩浩汤汤地进入景仁宫。记者们就在正殿前的空地上架好三脚架,摆放照相机,撑起遮光板,揭开镁光灯后面的盒子,往里填充镁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