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比起征战西夏,爹你不认为摆平内务才是最重要的吗”韩缜认为短时间内还不适宜率先发动战争,整个国家应该以稳为主。
要知道皇室的这场惨绝人寰的宫变,不仅令天下哗然,就是周边的邻国也会关注着孟朝的一动一静,接下来的局势走向如何
哪怕是和孟朝结盟的金国,一旦到孟朝局势混乱露出可乘之机,说不定转头就撕毁盟约露出獠牙,从孟朝身上咬下一口肉。
所以即使永宁侯一手掌军权一手掌朝政,只要他没有黄袍加身改朝换代的心思,这个国家就还是孟氏江山,有名正言顺的正统大义压着,各地方即使有小心思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头,整个天下整体能平稳太平不会生乱
那么如金国等只能默默旁观,不会妄动心思侵犯边关,这是孟朝的外忧
而除了外忧,內患才是永宁侯更应该解决的,那就是如何应对文人的诟病
或许永宁侯心里的志向始终是纵横沙场收复疆土,比起呆在京中或许战场才是他最终向往的
可是孟朝重文抑武的政策,打压轻鄙武将的做法终于让他不愿忍耐,一朝掀翻了桌子,却也将自己和背后的永宁侯府推上了风口浪尖
韩缜轻轻靠在门板上,抱臂道“爹你可知道这几日京城里的流言蜚语”
永宁侯挑眉“还不曾听说,可是关于我的”
韩缜点头,这几天他不断地接到街面上的消息,暗地里都在流传着永宁侯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左右朝纲心怀不轨,假以时日必谋朝篡位,底下暗涌激流
而他派人打探流言源头,都是从各大臣的府邸里流传出来的,他们终究不会甘心眼着永宁侯高居他们头上,磨刀霍霍企图将永宁侯拉下马来。
永宁侯脸上闪过杀气,冷笑了一声道“敢与我作对者,杀了便是。”都是些两面三刀的货色,他不介意拿他们开刀。
可是光杀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他们面对得不只是文臣,还有天下所有的读人
那些文人能容忍大权在武将手中吗而那些朝中大臣门生故吏无数,关系脉络交结成网,他们因一时畏惧压下了心思,真的能甘心吗如果不彻底解决了这些后顾之忧,谈何率兵出征,只会被拖后腿
说到底整个皇朝从朝堂到民间都尊崇读科举,而不起武人,一句好男不当兵代表了时下人的法,武将是卑微令人鄙夷的。
这个民族是羸弱不堪的,缺乏了尚武之气,韩缜希望能有些改变,而这些都需要时间慢慢来。
杀戮只是一时的威慑,除了制造恐怖血腥,只会激起人们的反弹
而文笔如刀,是非黑白在文人的笔下可以写出一枝花来,天下人会如何待永宁侯,怕是人人喊打围而攻之吧
舆论的可怕韩缜是了解的,既然如此就不能给他们这个借口,哪怕永宁侯辅政大臣的位置来的蹊跷,也要洗白得干干净净,绝不能给别人攻歼的机会
永宁侯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俗话说的好攻心为上,永宁侯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权臣,然而权臣也是有区别的。权臣固然有祸国殃民的,可也有名流百世的贤臣。
历史上最有名的权臣莫过于诸葛亮,治理民生造福百姓,也征伐天下南征北战,可是却是被天下人认可的忠臣。
永宁侯完全可以效仿历史上那些有名的权臣作为,说到底百姓最是安份不过,只要有饭吃有太平日子过,上位者丝毫是坏,谁掌权根本不关心。
先将这个国家治理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还能通过潜移默化的政策措施来改变这个国家,提高武人的地位,转变国民的想法。
既树立了形象又有益于国家,到时出兵也更有把握,难道不好吗这样哪怕是架空了皇帝,他也是无可指摘的贤臣。
而那些文臣没有了依仗借口,又没有实力,只能是过过嘴瘾。而且他们未必能干净到哪里去,不是所有当官的都能做到清廉公正的。他们也可以整理那些贪官污吏的事迹宣扬出去,让大家知道文臣的嘴脸,谁也不比谁干净到哪里去
韩缜向永宁侯诉说自己的建议,拿期待的眼神着他。
永宁侯取笑道“我没记错的话,你可是要考科举的人,这样对付读人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