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寡妇再嫁是很平常的事情,何况又是皇帝的亲妹妹,所以宇文泰也觉得非常荣幸。他毕竟出身北镇,就算手里有再多兵马,在重视门阀背景的北魏政治环境中也显得不够硬气,如果能借此机会跟皇室联姻,就可以弥补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短板。
();() 于是宇文泰派都督杨荐到洛阳谢恩,同时积极表达自己的忠心,请元修尽快迁都。
虽然已经倾向于撤到长安,但元修觉得自己毕竟是当朝皇帝,就这么主动跑过去未免太没面子。他跟杨荐说,回去告诉你们大行台,让他赶紧派兵到洛阳协助防守,然后带人过来迎接我。
杨荐回高平复命。宇文泰见元修都这个时候了还端着架子,也颇为无奈,心说一来一回好几天,你再磨蹭几次高欢就杀过来了。
宇文泰有自己的小算盘,现在派大部队去跟高欢硬刚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输了的话平白损失实力,赢了的话元修没准就不迁都了。
于是宇文泰只派大都督骆超领着一千轻骑去洛阳支援。之后又派杨荐和长史宇文测出关,等着迎接元修过来。
反正我就出这些人,坚决不给你当枪使,你觉得人少就赶紧自己跑过来。
元修气死了,心里把宇文泰翻来覆去骂了几万遍,但也无可奈何。
其实关于宇文泰是否比高欢更可靠的问题,外人也看得很清楚。当时元修在周边征兵的时候,东郡太守裴侠率领部下到洛阳应招。裴侠出身河东裴氏,为官清廉,对朝廷非常忠心。当时王思政就向他咨询道:“如今高欢当权,朝廷非常被动,皇上打算去投奔宇文泰,不知你有什么看法没有?”
裴侠回答道:“我觉得可能会有新的问题。宇文泰既得三军之心,又占据了关中这样的形胜之地,俨然已是一方霸主,岂能再轻易把主动权让出来?如果去投奔他,相当于出虎穴进狼窝,基本没太大区别。
王思政道:“这我也知道啊,但事到如今,还有更好的办法么?”
裴侠道:“高欢是近忧,宇文泰是远虑,两害相权取其轻,目前也只能暂且先去关西了,等稳定下来之后再慢慢想办法。”
王思政觉得裴侠真的是从朝廷角度考虑问题,现在正需要这种忠臣,于是把他推荐给元修。元修也知道未来如果真的要对付宇文泰的话,有自己的班底很重要,他把裴侠封为中郎将,留在洛阳。
裴侠分析得很客观,现在高欢已经决定动手了。
见到元修的诏书,高欢就已经知道再也没有妥协的空间了,一切只能靠武力说话。当然,高欢并非想把元修干掉自己当皇帝,他只是觉得现在局势已经失控,不得不再次大动干戈重新整理一下政治秩序。
斛斯椿这种人肯定不能留,至于元修,圈养起来或者换一个都行。
现在的局势跟一两年前相比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洛阳西边是宇文泰,南边是贺拔胜,这俩都是劲敌,非当年的尔朱兆等人可比,如果真逼急了元修跑到任何一边,自己都会很被动。
高欢的想法是速战速决,在元修还没准备好的时候,迅速拿下洛阳,然后把首都迁到邺城去,离宇文泰和贺拔胜远一点儿。
他让弟弟高琛在晋阳看家,自己开始调集兵马,准备进军洛阳。
虽是迫不得已,但毕竟是以臣伐君,需要有个名头。
于是高欢发布檄文昭告天下:我当初是因为尔朱氏专权擅命,不得已才挺身而出平定四海,之后又拥立了当今皇上。我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国家社稷考虑,赤诚之心,天日可表,但现在却被斛斯椿这个奸臣横加构陷,诬陷为谋逆。我被逼无奈,只能出兵去诛杀斛斯椿,以清君侧。
说是斛斯椿的责任,但本质上还是元修的问题。此时高欢又想起了高乾对自己说过的话,不禁感到深深的懊悔,如果当时听他的建议改立一个好相处的皇帝,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了。
但后悔已经晚了,自己当初埋下的祸根,只能自己再出手解决掉。
大军两路并进。山西的部队由高欢亲自带领,以高敖曹为先锋,由上党出太行陉从北面进攻洛阳;河北的部队由窦泰、韩贤等人带领,负责清剿元修在河南的力量,之后从东面进攻洛阳。
元修得知高欢这次玩真的了,也紧张得要命,但毕竟之前说了那么多狠话,如果不比划比划转身就跑有点儿太丢人,无论如何也得支撑一下再说。
于是元修决定亲自领兵屯扎在河桥南侧,负责对付高欢北面的大军,派斛斯椿和长孙稚、元斌之镇守虎牢,派贾显智和斛斯椿的弟弟斛斯元寿镇守滑台地区,负责对付高欢东面的大军。
但元修这些拼凑起来的人马如何是高欢精锐部队的对手,斛斯元寿抵挡不住窦泰的攻势,直接缴械投降。窦泰进军长寿津(古黄河渡口,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跟贾显智的部队隔岸对峙。
结果贾显智跟他哥贾显度一个秉性,他见高欢的兵力占优,又决定改投高欢这边了,他跟窦泰暗地里联系,直接让出长寿津,退到滑台城里。
贾显智手下的军司元玄觉察出有些不对头,他飞马跑回洛阳,请元修再多派些人过来增援,于是元修又派大都督侯几绍领军到滑台协助防守。
窦泰大军渡过黄河之后,在滑台城东跟元修的部队正面交锋。侯几绍本来在全力督战,没想到后面贾显智的部队直接倒戈了。两面夹击之下,侯几绍当场阵亡,滑台失守。
窦泰占领滑台之后,大军继续东进,兵锋直指虎牢关。
();() 与此同时,北路大军的进展也非常顺利。
这主要得益于高欢前期成功的策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