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涉及到我还在清国的时候,小时候的我就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那时候的清国,虽然闭塞,但以我的家境,还是让我接触了很多西方的知识。”
“尤其是爱迪生先生的灯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是,我在家自制实验室,做了很多测试。”
“当然,当时的我并没有多少物理学基础知识,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似是而非。”
“不过,这段经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我来到剑桥留学,系统地学习物理后,才把当初的实验融会贯通。”
“我才知道我曾经试验过一种叫钨的材料。”
“于是,我通过材料学的理论分析,认为钨丝是可行的灯泡材料。”
“至于部分数据,则是我那时候的经验。”
一番解释下来,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李奇维自己是信了。
而且他有恃无恐,有本事你就去清朝查。
斯旺被李奇维唬的一愣,姑且相信了对方,然后轻轻点头。
这种场合,也没有必要继续深究下去。
不过,这件事却给李奇维提了个醒,以后做事还得考虑周全。
在斯旺之后,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们,也都分别提了问题。
这些老一辈的物理学家,没有过分刁难李奇维,都是点到为止。其中亥维赛的提问最为有趣。
“布鲁斯,不是我想和你争功,但是关于大气层存在一种物质能够反射电磁波这件事,我几乎是与你同一时间现的。”
“不过,我当初没有表,哎,早知我应该提前表的。”
几个亥维赛的好友也不由得唏嘘,他们是知道对方研究过这个问题的。
李奇维只能苦笑,如不是大脑记忆经过强化,他根本不知道有亥维赛这个人。
“亥维赛先生,我认为这个东西算不上什么成就。”
“基于它展出的大气科学,也许才是我们该关注的。”
“毕竟,也许在你们之前更早,就有物理学家有过这种猜测的。”
“我只不过,闲的无事,从理论上计算了一番而已。”
“过程也没有特别复杂。”
“汤姆逊教授是因为喜欢我,才把这个结果当做成就,按在我的身上。”
李奇维的幽默成功化解了尴尬,让亥维赛释怀。
这时,答辩基本到了尾声。
毕竟,博士毕业是人生中重大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