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大司马正文卷第276章吴楚人心三月,鄂县。
刘备采纳霍峻迁治鄂县的建议,于是令扬州、荆州二州府官吏携带典籍案牍搬迁至鄂县。
荆州州吏见初上任的刘备要搬迁州府心有不愿,然在霍峻、王粲、向朗等荆州高级官吏的领头下,众荆楚州吏只得听从刘备的命令搬迁鄂县。
当然不仅是荆楚州吏不愿搬迁,江东州吏也不愿意搬迁。然在徐庶、张昭、简雍等人努力下,江东州吏最终不情不愿地搬到鄂县。
至于州吏为何不愿搬迁,实际上不难理解。
州吏也是人,他们故土难离,且大多又是来自地方士族,各种显性财产、隐性资产多在地方上。若是搬迁,他们拖家带口,离开故乡,也就意味着他们将要从零开始。
对此刘备亦能体谅,对于搬迁而来的二州士吏,除了钱财赏赐外,还赠送田宅,尽量帮助他们安家。
随着二州士吏的陆续抵达,案牍典藏搬至鄂县,统治吴楚二州的车骑将军府也逐渐完善起来。
吴楚文武渐至,为了让两州文武互相认识,刘备于梁子湖畔,设宴款待手下文武士人。
刘备着锦衣狐裘出席,左侧以刘溥、霍峻、张飞、赵云、甘宁、糜芳、贺齐、陆逊、施然为尊,右侧糜竺、张昭、诸葛亮、王粲、鲁肃、徐庶、潘浚等文士列座。
今时汉末乱世,武人为贵,自当位居左手。然刘备为抬高文人的地位,则会给予文人中郎将等官名,如诸葛亮的军师中郎将,鲁肃的参军中郎将,徐庶的治军中郎将。
及宴起,刘备持樽而立,袍服锦绣,纹有龙云凤鸟,贵气逼人,时又含英气之风。
刘备居高而视众人,心中感慨不已。
今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他能有今天之胜。南方之俊杰,吴越之贤才,皆汇集于他的帐下。
一年前,他尚且蜗居江南,惶恐曹操过江。今时却他能与曹操隔江对峙,成为南方霸主。治下疆域数千里,骁将百名,文士充室,人口数以百万计,甲兵武士以万为数。
楚有大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盖乎自己便是如此!
刘备高举酒樽,说道:曹操篡逆于北,汉室蒙尘。孤与临淄侯欲携手匡扶汉室,然临淄不幸早逝,托荆楚之业与孤。今后吴楚合一,不分别家,携手齐心,北伐中原,还于旧都,兴复汉室!”
“北伐中原,还于旧都,兴复汉室~”
筵席上众人起身,高声而呼。
如今,手握吴楚的刘备已毫不掩盖自己的雄心,向手下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然刘备不需要像曹操一样,维持自己的人设,需要通过求贤令,隐晦暗比自己为受命之君。
刘备作为刘姓之人,天生具备尊奉称帝的宣称权。今时不称帝,仅是不到时候。天子这种东西,在刘备手中想用就用,不想用漠然无视即可。
宴启之后,吴楚将吏觥筹交错,猜枚划拳,不亦乐乎。
难得这么开心,刘备多饮了几樽,说道:“今府治虽迁治鄂县,然鄂县之名,似乎难显孤用武之志,不知诸位可有建言否?”
鄂者,春秋楚之鄂邑,时古文又通‘愕’。与今时刘备的定位不符,改名无可厚非之举。
鲁肃略作思量,说道:“主公屯驻鄂地,冶炼甲兵,厉兵秣马,亲守边关,与曹操针锋相对,有寄‘武运昌盛’之望,不如取名武昌。”
“武昌?”刘备思量少许,问道:“可有其他之名?”
“主公,武昌之名虽能显主公武德,但难彰显主公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之念。”霍峻心生恶趣味,说道:“峻以为何如将昌改为汉,呼之为‘武汉’,取自‘以武兴汉’之意。”
();() “武汉?”
刘备口中念叨几声,笑道:“子敬向孤建言,取‘武运昌盛’之意,将鄂县改为武昌。然今闻仲邈上建,似乎武汉更为恰当。”
说着,刘备看向鲁肃,问道:“子敬以为何如?”
举樽饮酒的鲁肃,放下酒樽,笑道:“仲邈所取武汉之名,当胜武昌之称一筹。以武兴汉,可彰主公大志。”
“既然如此,将鄂县更名为武汉。”刘备满意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