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赵无咎手里也拎了一张大盾,为自己和翟青做一些遮蔽。
听到司马仲达的“指示”,他第一个反应过来这人说的有道理,其余的差役和守军则都被城下流民军的规模吓得不轻。
人过一万,无边无沿。
只是看见城下那黑压压的人头,刚刚赵无咎用两箭、一枪为他们打出来的那股士气,就全都被冲散了下去。
没有几个人意识到:由于缺乏攻城器材,按道理来讲,绿眉贼军的将领就应该驱策这帮人冲击城门,而不是城墙!
虽然一座城池的城门往往是整座城墙上最坚固的、守卫最严密的一段,但它同时也是城墙防御最薄弱的一环——城墙上还需要开洞、架梯子才能进入,可是城门本身就有洞。
所以,在迫不得已而只能坚守时,城池内的守军通常都需要用土石将城门彻底封死。
自古以来,领兵打仗的人凡是用流民军,无非都只是将其当作“填堑壕”的消耗品。
让他们去挖城墙的垒土会消耗人命,去冲击城门也会消耗人命。
同样是在消耗人命,领兵打仗的将军为何不以小博大?
除非是为了更大的利益。
比如说,围点打援。
朝廷的召令去年就下到常州府,允许各县选拔乡勇,组建名为“备贼军”的团结兵。
虽然常州府各县除了梅利坚这个东山县令外,没谁真的会花大价钱募兵、练兵,但是绿眉叛军今岁连克数县,他们很可能也见识过了那些县城的备贼军,并且有了相应的对敌之策——
当流民军开挖县城的城墙,守军感到了压力,通常的第一反应就是点燃烽火告急。而等到驻扎在城外的备贼军收到消息,拼命回援县城之际,很可能就直接一头撞进了绿眉叛军早已布置下的口袋阵。
赵无咎的目光越过盾牌,看了眼那些正乌压压聚集到城墙下方的流民军——他们连一些像样的兵器和铠甲都没有,这些人要是绿眉叛军的主力,那他们之前攻克那些县城、抢夺了武库之后的战利品都哪去了?
因此,赵无咎觉得司马仲达的猜测,其实很可能是真的。换而言之,他的建议其实是正确的。
只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能这么想。
比如,听了司马仲达的建议,城门吏兼东山城防上的二把手老李马上就作出了反对,但他不敢和朝廷使者的属官讲,而是对翟青说道:
“翟头儿,那可不行啊,这么多贼寇攻城,咱们这些人就算一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子?
还是让儿郎们赶紧点烽火叫备贼军回援吧,他们足粮足饷训练了一年了,正是想要建功立业的时候。
别看城下这些人多,可那几百人的备贼军其实都相当精悍,估计冲杀一阵就能将这伙贼军全部杀散,东山城危机立时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