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城王朝,朝堂之上,气氛庄重而肃穆。
众臣分列两侧,顾卿落高坐龙椅,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
开口道:“如今凤城国国力愈日下降,朕了解到,老百姓只能在原地经商,很难与其他地方来往。”
“故朕认为提升国力,得把发展经济,只要老百姓穿暖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
“朕今日和众爱卿商量一事。”
众人:“微臣洗耳恭听。”
顾卿落挺直身躯,目光坚定,朗声道:“今朕所说之事,乃关乎我朝千秋大业之开通运河计划。朕发现我朝疆土广袤,物产丰富,然而南北交通不畅,物资运输艰难,极大地制约了各地之发展,若能开通运河,连贯南北,定能促进商贸繁荣,造福百姓。”
“运河之开通,其一,可加强南北物资交流,南方之粮米、丝绸、茶叶等,可便捷运往北方;北方之矿产、皮毛等,亦可顺畅输至南方,如此,各地物产得以充分流通,经济必能蓬勃发展。其二,利于军事部署,一旦边疆有急,兵员、粮草可迅速通过运河调配,增强我朝之防御与作战能力,其三,可促进文化融合。南北之人通过运河往来,不同地域之文化相互交融,定能使我朝文化更加繁荣昌盛。”
“然而开通运河,工程浩大,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甚巨,但朕以为,此举虽艰,但其利在长远。”
“前期之投入,必将换来日后之巨大回报。臣愿亲领此任,精心规划,严格监督,务必使运河工程顺利完工,为我朝开创盛世之基。”
顾卿落言罢,朝堂之上一片寂静。
众臣交头接耳,低声议论,顾卿落目光深邃,陷入沉思,片刻之后,她缓缓开口:“这是朕的一个计划,开通运河,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而然此事重大,还需从长计议,众卿有什么看法,都可以直言。”
一时间,朝堂之上,众臣纷纷发表意见,有赞同者,亦有担忧者,而季砚尘则站在原地,神色温和,眼底全是对顾卿落的骄傲。
就在众臣议论纷纷之时,季砚尘挺身而出,拱手向皇帝说道:“陛下,臣以为顾卿所提开通运河之计划,实乃英明之策,臣愿全力支持。”
季砚尘面容严肃,目光炯炯:“臣深知此工程艰巨,耗费巨大,但运河一旦开通,所带来之益处不可估量。正如皇上所言,南北交通得以畅达,经济、军事、文化皆能受惠。臣曾游历多地,亲见因交通阻塞而致民生困苦、商贸凋敝之景。若运河开通,这些困境皆能迎刃而解。”
“再者,以我朝如今之国力,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统筹得当,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定能成就此千秋伟业。
“臣愿与陛下一同,为开通运河之事鞠躬尽瘁,以报陛下之恩,造福我朝百姓。”
季砚尘一番慷慨陈词,引得朝堂之上不少大臣频频点头,顾卿落微微眯起双眸,满是赞赏。
此时,内阁大学士向前一步,微微躬身,说道:“陛下,老臣有一言。”
顾卿落:“爱卿请讲。”
“如今科举考试在即,这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之要事,若此时开通运河,必将耗费诸多财力物力,恐会影响科举的筹备。老臣以为,当以科举为重,待科举考试圆满完成之后,再行开通运河之事,方为妥当。”
大学士捋了捋胡须,接着道:“科举关乎国家未来之人才储备,关乎朝廷之根基。若因运河之事而使科举有所疏漏,实非国家之福,运河虽重要,但也可稍作延后,以保科举顺利进行,为国家选拔出德才兼备之贤能。”
朝堂之上,气氛再度凝重起来,众人皆等待着皇帝的定夺。
顾卿落叹口气:“既然如此,那等科举考试过后,再商议吧。”
这时,一位大臣神色凝重地站出,抱拳说道:“陛下,臣有急奏,近日楚国蠢蠢欲动,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据悉,楚帝已在招兵,他们想着趁着科举考试之时,攻打凤城,此乃危急关头,若此时分心开通运河,恐于军事防御不利。”
“凤城乃军事要地,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当务之急,应集中兵力、财力加强边防,确保凤城安稳。运河之事虽利在千秋,但此时开战之际,实非最佳时机。还望陛下三思!”
顾卿落眉头紧锁,陷入沉思,朝堂之上众人皆屏息以待,气氛愈发紧张。
顾卿落沉思一会道:“朕深知楚国此番威胁重大,臣以为,可派边无年与边惊言两位将军带兵攻打楚国,我朝乃仁义之师,凤城兵进城后,万不可伤害楚国的老百姓,战争非为屠戮,而是为保境安民,若能以仁德服人,战后之治理亦将顺遂。”
“陛下英明啊!心怀天下百姓的帝皇肯定能一统天下,成为千古名帝!”大臣纷纷拍马屁。
“不必多说,只要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朕心甚悦。”
随后,顾卿落微微点头,又说道:“所言有理,当传朕旨意,命边无年与边惊言速速整军出征,务必谨记不可扰楚国百姓。”
众臣齐声应道:“陛下圣明。”
“楚国国力大不如前,只要稍稍用点力,楚国肯定败在凤城之下。”
“到时,陛下定能一统天下!”大学士高声道。
“皇上定能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