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父此时五十多岁,人很精瘦,理着短短的寸头,平日里不苟言笑,有点严肃,看着有些像鲁迅先生。
赵知学闻言点了点头,又对着赵德彬问道:“怎么样,你的头还痛吗?”
此刻,赵德彬只觉得,能让他再见到逝去的亲人,就算上刀山下火海也不算什么,更别说头上这点小伤口了,他笑着回答赵知学道:“没事,过两天就能好。”
“那就好,”赵父冲着赵德彬招招手,示意他坐下来吃饭,“今天做了你爱吃的烧鸡。”
“好呀,”赵德彬满心欢喜地答应着。
饭桌上,韩义华说了些家长里短,赵德青分享了些学校的趣事,赵知学都认真地听着,偶尔评价几句。
赵德彬高兴地吃着烧鸡,尽量降低存在感,以免轮到自己说话。
这主要是因为87年的事情,对赵德彬来说,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了,母亲和大哥说的人和事,他基本上都没什么印象了,而且他都忘了87年的大学是什么样了,也拿不准这个时候的科技发展到什么水平,所以更是不敢接大哥的话。
赵知学对赵德青在大学里的生活很是感兴趣,言谈间也流露出来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怀念,神色间不免带上几丝落寞。
韩义华看出了赵父的情绪,转过头对着赵德彬说道:“大明,再有两年你就考大学了,要不你也考午汉大学,跟你爸当校友呗?”
赵父闻言哑然失笑,摇摇头叹道:“唉,就他那成绩,能上个大专就不错了,还考我们学校呢。”
赵德彬瞬间就感觉到碗里的鸡腿不香了。
按理说,在八十年代,能上大专已经很好了,专科生可是别人眼里的“香饽饽”,一所重点高中也没有多少人能考上大专的。
大专至少能相当于后来扩招后的一本,好一点的大专相当于211院校。
赵德彬在89年高考,那时候,他的英语几乎是交了一张白卷。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都能考上大专,这不得不说赵德彬头脑真的聪明。
赵德彬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
大姐赵丽萍比赵德彬大八岁,中专毕业后,分配去了县里的酒厂工作;
();() 大哥赵德青考上了国都航空航天大学,因为成绩优秀被保送读研,还是硕博连读,这个暑假过完,开了学就是研究生;
二哥赵德英大赵德彬四岁,两年前考上了本市的一所大专。按照上辈子的发展,他毕业后会被分配到了县里的税务局工作。
在那个年代,还是在农村,赵家孩子的学历之高,在整个县里都是绝无仅有的。
那时的大学生都金贵的很,像赵德青这种考上重点大学的足以被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当作文曲星下凡。
当初,得知赵德青考上了重点大学,赵父赵母喜出望外,一咬牙,在家里摆了五桌状元宴邀请亲朋好友来吃。
赵家孩子的聪明是随了他们的父亲,赵知学。
赵知学1935年生,从小到大就一直考第一,小学是附近几个村里的第一,初中是镇上的第一,高中是县里的第一。
在五十年代,赵知学就考上了荆楚省的午汉大学,成为了赵家沟村第一个大学生。
只是,在赵知学还有半年就毕业的时候,他的爷爷重病卧床,老人非得把在外地上学的赵知学叫回老家,要让他的好孙子在床前为他侍奉汤药,说什么也不让他回午汉上学。
赵老爷子生了四个儿子,赵知学的父亲是老大,老二老三死在了抗倭战场上,老四家生了三个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