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幸而兵围城下,粮绝君危,惟有保主出奔,再图恢复。如人元气将脱,且缓治病,而急保命,命存而病可徐图也。
那么,更加不幸运的是,兵临城下,无粮食可吃时,国危,民危,君危时,只有突出重围,保住君主性命,再图恢复。
这就像,人的元气想要全部从人体衰落下去时,就要先缓掉,或停下攻击病毒,先保住人的性命,补充人体所需要元气,等待生命之力平稳之后,再慢慢一点一点的将病症,用蚕食之法赶出体外,就如秦先祖合纵连横之策蚕食六国一般。
盖行军以粮食为先,用药以胃气为本,军无粮食必困,药非胃气不行。
所谓征伐天下,行军打仗,以粮食为本,这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用药物治理人的身体也是一样,胃气为人身体健康之本,行药治病,先动粮草,那这个粮草就是胃气,先补充胃气,让气体充盈,这也就是最简单的道理,所谓的吃饱饭才有力气揍坏人。
再来,若是行军打仗,军队,没有了粮食,那么这一仗必定打不赢或者是粮道被劫,那么这一仗必输,粮道是军队的重中之重,胃气便是药医体之重中之重,要没有了胃气为先的根本,那么这病就不能彻底治愈。
庸医不先固本,一意攻邪,何异姜伯约九伐中原,粮食不继,出师未捷,而昏馋臣反纳降于邓艾,可借鉴焉。
没有才智的医生,只知道一味攻打病毒,这和那些有勇无谋的武将没有什么区别。
这就像三国蜀汉后继之人姜维姜伯约九次北伐中原,几次粮食不足而无功而返,而他的治理才能也是堪忧,每次北伐之前,没有很好的梳理国内势力,致使,国内宦官当政,国内各地各军不齐心,百姓对他执政怨声载道,致使,最后北伐途中各军将领最后被逼,反投降于司马曹魏大将邓艾,致使蜀国将亡,蜀国君主臣民最后因为宦官干政,全部投降于司马曹魏,此乃姜维不先治理国内之乱,而只知道北伐,最后亡国的结果,此为史以证鉴,治理身体不可如此,因为命贵,只有一次存活的机会。
(姜维此人,智有余,慧不足,不能团结人心,不是良相之料,更何况那是良医的料。)
大将讨贼,内顾虽已无忧,而用兵尤贵知法,如人气血未亏,却病不难,不善医者,杂乱用药,自相矛盾,反坏胃,而引贼何异?
那么,大将军讨伐贼寇,国家内部虽然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但是,在扩张领土时的用兵之法,就要贵在如何去用兵之上。
如何用兵?那便是,合理,审时度势的,运用《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诸多兵法,去开疆拓土。
如《孙子兵法·军争篇》言。
孙子曰: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孙子说: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这便是大将如何用兵之道,用兵之法,全在兵书之内。
二则,大将要贵在知兵心,知道兵士的心,那么整个大军便如一人,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用兵者,得兵心者,那么大军如一,挥臂指使,如一人,如此,军纪也没有什么可以乱了。
而人体也要如用兵之法一样,人的气血没有亏损,即使病倒了,也不太难医治,只要遵循用药之法,就可以治理好身体,但,如果是庸医治疗,乱七八糟用药,不遵循用药之法,不按药之兵法治理身体,那便会让身体处于乱七八糟的,自相矛盾的状态,这样会使胃被搞坏,胃坏了,身体没办法运转消化,这不就成了慢性自杀,这跟引贼入室偷盗,放贼进城烧杀抢掠,有什么区别了呢?
赵括将兵,漫无纪律,反折兵而丧国乎。
要解释这段话,那么得说说长平之战。
赵括,战国时代,六国之一赵国之人,其人从小聪明好学,熟读百家兵法,但从来没有实际运用过,为人骄傲自满,自负又自大,不听忠言良告。
长平之战时,因为上党郡守将上党送给赵国,从而惹怒秦国,动长平之战,赵国派廉颇为将,秦国派王乾为将,秦国久攻不下,赵国又到了弹尽粮绝,两边便都僵持不住,为此,秦国换将之前使计于赵国,用赵括换掉了廉颇,秦换白起为将。
一个久经战阵的军神,一个初生牛犊毫无经验可言的自负又自大的毛头小子。
一个用兵如神,一个不查天时地利,不得兵心,只知道照本宣科的白痴之货。
以一己之力,葬送了赵国四十万大军于白起坑杀。
致使赵国,国内只剩下老弱妇孺,国内粮草又弹尽粮绝,赵国焉能不灭。
这便是良将为国便为好,痞将为国则为害。
医之道也是如此,良医治人,用兵得当,身体安泰,庸医治人,不知兵事为本,则人命休矣!
良医用药必如诸葛将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心有主宰而不惑,兵有纪律而不乱,阵有变化而不拘,相天时,察地理,乘机势,大军对垒,奇兵埋伏,进可讨贼,退可自守。
那么良医用药,就如诸葛亮用兵(其实诸葛亮也不咋地,六出祁山,都绝于粮道,曹魏使了多次的计于蜀国内政,绝了诸葛亮的粮道,内政被姓丁的鼓操(上蹿下跳);所以如诸葛亮也是一败涂地,被神话了的诸葛亮,还不如曹魏郭嘉,不如唐朝李靖、徐茂公。)。
那么,良医用药当如曹魏鬼才郭嘉,唐朝军神李靖,徐茂公之辈,在方寸之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心中有筹谋,如成语胸有成竹般,不被外邪,外物所蛊惑,能快的识破敌方阴谋,管理军队时,军纪有序而不乱,兵将一心,出兵攻打时,不拘于死理(不按兵书上的照本宣科),按天时、地利、人和变化运用兵阵,使得大军对垒时,进可攻,退可守,偶尔还有奇谋出击埋伏。
那么用药也是如此,良医用药,也得运筹帷幄,做到胸有成竹,查经脉,观身气,问饮食,断心理,清楚患者生活状态,这就相当于为将者用兵,观天时,查地利,知兵心,踱时机,不拘于一方之剂,兵书在心,可奇方出击,也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治愈人体之疾病。
虽三军之士,性情不同,而我驾驭有法,同心克敌则一也。
虽然军队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性情不同,品质不一,思想观念也不一样,但是,我有操练兵士的办法,能做到让他们行动统一,思想统一,这样我们便能同心同德,攻敌不备,制敌致胜了。
这也如用药一样,药物,每一种药草的药性不同,阴阳属性也不相同,寒湿温凉邪热也不相同,何况内在药性能量大小也不一样,就算是不同的药有同一种药性,如什么止血,活血,化瘀,其能力大小和走的经络路线也是不同的。
但是,良医用药,就会考虑药物的药性,作用,药能量的大小等等诸多因素,然后,使用合理的比例调配,运用兵法组成方剂,做到药物之间兼顾彼此,达到统一和谐,将药物能量合理最大化;这样在进入人体时,就可以做到等同能量,一击治病,也可做到奇方之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克敌致胜,将病毒赶出体外。
虽然敌虽克矣,国家元气必因此而耗伤,城池关隘或因此而崩圯。
虽然说,敌人非常难缠,难以攻克,但用兵得当,用人得当,也不是没有可能至敌制胜,就如兵法所言:置死地而后生也,如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