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许默默的听着,直到出现了一个打光方面的问题。
“李老师,只用一个k帕,怎么能只用一个k帕呢?这。。。怎么拍啊?”霍许皱起眉头问着。
“唉,这电影的预算就oo万人民币,能怎么办?想办法拍呗。”李明叹了口气,回答道。
霍许也只能沉默不语,一部电影只用k帕,这是极其不专业的,但自己能怎么办呢,新来的摄影助理,还是开后门进组的,哪轮得到他表什么意见。
后面的拍摄任务是很艰巨的,霍许也竭尽全力的努力满足和适应着戚见的要求和李明的拍摄风格及镜头调度。
经过一周时间的日夜相处后,霍许从李明身上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拍摄技巧和镜头语言的使用。
《天狗》这部影片中,李明使用的拍摄技法,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主观镜头和特写镜头的引用,用“剧中人的眼睛”带出剧中人物明显的主观色彩,可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再有就是特写镜头,李明对于部分人物的特写镜头的拍摄角度及细腻的把握,都令霍许反复去琢磨这个镜头的构图和所表达的意义,每次琢磨透彻后都令他所获颇丰。
因为《天狗》有很是移对动镜头,需要摄影师肩扛手持摄像机跟随演员在运动中拍摄,所以这里面需要很多的动态拍摄的小技巧,这些小技巧是霍许在日常理论课上根本无法学到的。
后续霍许跟着李明又学习到了很多摄影时必须掌握的其他小技巧,比如:正确曝光和低画面的拍摄技巧。
在每一天的拍摄中,霍许都觉得自己的拍摄技法在飞快的成长着,尤其是与他前些时候学习的理论知识相互印证后,所获更是巨大,他这才明白田庄庄老师对他的良苦有心。
生活总是伴随着不期而遇的意外,而这些意外总能更快的造就一些人和事的成长与蜕变。
今天,《天狗》剧组整体移到平遥边的一个山村里,准备拍摄剧中杂货店的戏份,这是电影里很重要的剧情。
昨天李明和霍许来实地勘察的时候,现那个村庄所在的位置,电车根本就拉不上去,而k帕的筒光根本就带动不了拍摄用的光线。
李明一晚上翻来覆去的,直到早晨临去布置拍摄场地时还没有确定拍摄的具体方案。
在摄影组提前去布置拍摄场地的路上,李明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一路都在想拍摄这场戏的具体方案,越想越焦虑,没注意自己脚下一个打滑,整个人摔下了山坡。
霍许和摄影组的人赶过去的时候,李明是头部着地,人已经昏迷不醒。
导演和制片人在得知剧组医护人员通知,人已经陷入深度昏迷后,只得赶紧安排车俩将李明送往太原的大医院进行急救。
戚见蹲在拍摄地杂货店的门口,抽着烟,唉声叹气着。
这部电影只有oo万人民币的预算成本,李明这一伤,不知得多少天才能恢复健康,返回来完成拍摄。
这多拖一天剧组的成本就增加一天,再加上前面拍的这二十多天的时间,剧组的拍摄资金已经快见底了。
霍许这时候正反复调试着摄影机,反复看镜头内的效果。
不行,在窑洞内的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影像的质感太差了。
还是应该要用大光,轰进去,打通透,这样窑洞内画面的质感才能出来。
这时霍许的眼睛被什么光闪烁了一下,他抬手挡了下。
定睛看去,是店外的女主角朱缘缘身上的一个亮片饰品,折射光线后晃了霍许的眼睛。
光线。。。挡光。。。折射,对啊!折射,光线可以被挡折射啊,霍许越想越有门,对着杂货店内比划着。
然后不满意,就对剧务喊道:“有镜子吗?拿几面镜子过来。”
剧务被他喊的脑子有点蒙,什么镜子,要镜子干嘛?
这时,走过来的戚见瞅见霍许在杂货店外,拿着可乐瓶对着阳光往店里折射着光线的时候,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立刻冲着剧务骂道:“镜子,他要镜子,你赶紧去给他找来,要多,要大,知道吗!”
剧组闻言后连声答应着,连滚带爬的去给霍许找镜子去了。
戚见走到霍许身边问道:“有把握吗?”
霍许看着折射进店内的光线,笑了笑:“戚导,我想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