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到最后,简直是供不应求。
各村都设立了爬叉收购点儿。
从最开始的几分钱一只,一直涨到几毛钱一只,是乡下孩子的主要零花钱来源之一。
一到傍晚,就会打着手电筒,到各种林子里摸爬叉。
不过,七十年代,手电筒还是稀罕物,由于没有那种条件,一到晚上黑灯瞎火的,摸爬叉还没有流行起来。
除了像四丫这种特别嘴馋的,没人愿意冒着掉沟里的风险,抓那玩意儿。
别说,听王爱朵这么一说,王承舟也有些意动。
算一算,自打猪头肉和小杂鱼吃完之后,全家人已经好些天没吃上荤腥了。
干活儿都没力气。
琢磨着晚上到哪里摸爬叉,一家人迎着朝霞,来到了打谷场。
在太阳没升起之前,大家伙儿连忙把麦秸垛摊开,上午的时候,晾晒一会儿,就可以碾场了。
随着夏收工作进入尾声,社员们的热情反而越来越高涨了。
因为,马上就可以分麦子了。
那可是一年下来,除了红薯之外最重要的口粮,谁心里不期待呀?
即便干着活儿,都在默默算计着自己的工分,看看能分多少麦子。
王红河和李玉珠自然也不例外。
麦收之后,家里准备盖房子,盖房子就得管饭。
照往年,四口人,夏收之后,可以分到六七百斤小麦,够一家人半年吃的。
剩下的,就得靠红薯面和苞谷面贴补。
可今年要是盖房子,每天都得管十几个工人吃饭,十来天下去,都能赶上一家人几个月消耗的了。
若是不精打细算,来年,怕是还要闹饥荒。
“不行啊,这分了麦子之后,白面可不敢敞开了吃。顶多逢年过节,再加上来客了,才能吃一点儿,不然,家里的面缸,早早的就要见底了。”
();() “不吃就不吃吧。咱俩尽量少吃,给俩孩子多省点儿,要不然,一年到头吃不上白面,熬渴的不行,影响他们长身体。”
王红河和李玉珠一边翻麦子,一边小声嘀咕着。
四丫头上扣了个大草帽,把整个脑袋都罩住了,只露出纤巧的脖颈和白净的下巴,显得呆萌可爱。
就是身上穿得朴素了些,要是能换上连衣裙,赤着脚丫,怕是也能成为一幅靓丽的风景画。
她原本怕晒黑了,一直低着头,默不作声的干活儿。
可听到父母的议论,一下子就火了,杵着大叉,没好气儿道:
“啥叫给俩孩子省一点儿?我不是小孩子!”
“让当爹娘的眼巴巴看着,谁能吃得下去?”
“要吃就一起吃,要不吃就一起饿肚子,净想着祸害孩子!你俩是想让我和我哥被龙王爷抓走是不是?”
农村一直有打雷下雨天,神龙巡视人间的传说,发现哪个地方恶气升腾,就会下来察看。
若是见到不孝顺的儿女,便会乘着雷霆,把人抓走,剥皮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