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全本免费阅读
因"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军精锐被秦国名将白起坑杀,使得赵军统帅赵括落得个"纸上谈兵"的臭名。
赵括果真如此真有那么不堪吗?其实不尽然,这不过是史家的夸张手法,腹黑罢了。真实的赵括并非不可用之才,只是实战经验欠缺,在沙场老将面前,显得稚嫩罢了。
一、赵括其人
据史载,赵括,乃赢姓,出生不详,卒于公元前26o年。他是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有独到见解。
父亲赵奢常带他到军中历练,开阔视野,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在父亲成名的"阏于之战"中,赵括亦有出谋划策之功。
在赵国攻打齐国的"麦丘之战"中,赵括献"攻心计",优待齐军俘虏时,还将粮草投放到麦丘城,动摇齐军军心。城内的民众和下层军士见大势已去,即斩杀了齐军主将,主动献城求和。
由此,赵括长于谋略的名声不胫而走。
赵奢去世后,赵括承袭爵位,又得到军中一致支持,认为他是有威望的年轻有为的将才。赵孝成王经一番考察后,即钦封他为马服子,列入继老将廉颇之后的后起之秀培养。
二、临危受命,接手"长平之战"
生于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是历史上极其惨烈的战争,为时长达2年之久,秦赵两国均投入了四五十万的精锐力量参战。
该战源起于韩国被迫将山地要塞上党地区割让给秦国息兵求和,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便将上堂献给毗邻的赵国。
赵国几番讨论,最终接手这块山地。然,秦昭襄王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当即派重兵进攻,意欲抢回这一要塞,为吞并六国奠基。
不甘示弱的赵孝成王当即委派廉颇统率二十万赵军,驻守长平,与秦军对垒于上党地区。
只是,山地战不是赵军强项,其精锐主力乃是飘忽如风的骑兵部队,在险峰环绕的上党地区展不开,难以有效挥作用。
而秦军已有完备的重装步兵体系,优势明显。老将廉颇只好坚守作战。
双方就这样对峙着耗下去,就看谁"耗"得住。这时候就拼的是以后勤力量为主的综合国力了。秦国因拥有关中和巴蜀这两座大粮仓,后勤保障得力,故士气高潮;又使出离间计,说廉颇惧怕秦军,不敢应战,秦军并不畏惧上了岁数的廉颇,只害怕"将二代"赵括。
赵王因粮草跟不上,原本担心长期耗下去,拖也会拖垮。又见赵军士气低落,廉颇在坚守作战中接连失利。急于求成的赵孝成王在忧心忡忡之下,经名将乐毅举荐,于是痛下决心启用年轻彪悍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意在"绝地反击",与秦军"背水一战"。
就这样,赵括临危受命,接替廉颇出战。
三、在"长平之战"中坚守46天
带着难以完成的使命,赵括亲率赵王又给予的压箱底的二十万大军,急到了上党地区,当即改变廉颇固守的战术,转而强调主动进攻,全线出击。
其实,赵括的战略意图也是迫于无奈。毕竟赵孝成王不愿长期拖下去,赵国经受不了"拖"的代价。
说穿了,赵国的综合实力要弱得多。
就在赵孝成王"长痛不如短痛,与其坐而待毙,不如绝对一击"的侥幸心理下,热血的赵括只得亲率四十多万赵军精锐,云集于上党地区的长平,打算一举击杀秦军。
奈何秦昭襄王多诈,悄悄换回了主帅左庶子王龁,启用早已成名的沙场战将白起对阵。
白起统兵出前,已尽国内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从军,组成生力军兵团,开赴前线,提供给养和辎重。又用奇险之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