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大宋从边陲县令开始权倾天下 > 第十二章 苏州水患(第1页)

第十二章 苏州水患(第1页)

六月的雨,依然在下,并没有因为范仲淹的忧心而停止。

苏州城外的河流,终究是承受不住大雨的不停灌涌,水势漫过了河堤,开始往城外的土地蔓延。

也就搭着苏州不靠长江,否则就不是水患,而是水灾了。

原本住在城外的顾深,也在王单的劝说下,离开了自己的小院子,搬到了王家,躲避这次水患。

而这个时候,一心想要调走的范仲淹,反倒是支棱起来了。

不仅没有再上书官家请求调离,反而开始调动起手头所有的物资,开始赈灾,治理水患。

范仲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苏州各县,打开城门,收容各县因水患造成的难民。

紧接着,范仲淹做了第二件事——他在苏州府城设宴,宴请苏州各地豪商。

很明显嘛,咱们老范要化缘了。

事实上,托福于宋朝的仓廪制度,以及苏州本身地处鱼米之乡,仅仅苏州一地的水患,要安抚那些灾民,并不需要咱们老范出面化缘。

但范仲淹做事,肯定是不会只想着眼前的。

范仲淹经过几番巡视河防,对苏州的水利情况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尤其是视察过太湖河堤后,已经有了一个解决苏州水患的基本方向。

毕竟,老范当年当兴化县令的时候,就已经主持翻修过捍海堰了老治水猛男了。

在范仲淹看来,这次苏州水患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河道疏浚不利,导致大量雨水在太湖内积压,反灌入河,最终导致水患。

那么,要治本,就必须疏浚河道,最好还能重新修筑一道人工河流,引导太湖之水入海。

这可是一个大工程。

粮食好说,苏州这边本就是鱼米之乡,仓廪制度也保持的很好,不管是现在安抚灾民,还是以后工程用度,都还够。

但,钱不够。

虽然说吧,兴修水利这种事情,放在哪个地方官面前都是应该要做的事情,府衙之内也会有预算但没谁会跟老范似的,一上来就打算动大工程,从根上解决问题的。

这事儿吧,哪怕是范仲淹要做,他也得按照流程,先上报江南东路转运使,然后上报朝廷,请求财政拨款。

可老范到底是从地方做到中央,再从中央做回地方的人,太清楚朝廷的那一套运转体系了等钱下来了,恐怕都得到明年梅雨天了。

老范揪心这個钱的事儿,而身边突然冒出了一个小顾,给老范出了一个主意——实在不行,咱可以学学夏竦嘛。

当年夏竦知襄州的时候,襄州遭遇饥荒,夏竦在开公廪放粮,救济百姓后现,粮食好像还是有点不够用。

夏竦当即做了一个决定——请襄州富户们一起吃顿饭。

这顿饭,给夏竦换来了十余万斛的额外粮食,成功的赈济了灾民,让襄州百姓渡过了难关,并没有因为饥荒而引什么民乱。

老范听了小顾的话后,仔细想了一下,觉得很有道理。

这个时候吧,夏竦还不是石介口中的奸佞,而且夏竦在襄州干的那点事儿,其实前朝也有不少人这么干过,能干成的人,基本都是一代名臣。

因此,老范对干这事儿,那还真是没啥心理负担的。

不过呢,老范也听说过,夏竦干这事儿,多少是用了一些威逼利诱的手段老范是君子,他觉得利诱可以,威逼最好还是不要干了。

正巧,献这个计策的小顾,跟苏州本地最大的豪商王家,有着不错的交情,而又正巧,老范现在手头人手不太够用,小顾又有个贡生的身份。

国家养士这么多年,可不就是为了让这些贡生们为国分忧么。

老范毫不犹豫的就把小顾给征调了,让他全权负责跟苏州豪商们“化缘”的事情。

这事儿吧,顾深还真的没觉得有多难。

这种事儿,讲究的就是一个“带头效应”,只要有一个有足够分量的豪商带头,愿意捐款帮助官府,那么剩下的,无非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罢了。

而顾深呢,确实跟王家颇为交好,要说动王单的父亲慷慨解囊,这事儿,顾深也确实有把握。

既然如此,顾深自然也就接过了这个差事儿老范都在为国为民呢,小顾就在老范的眼皮子底下,总不好偷懒摸鱼吧。

再说了,这其实也是一种积攒名望的方式,尤其对顾深这种还没有考上进士的贡生来说,协助范仲淹治理水患,说出去都得让人高看两眼。

因此,接下这个活后,顾深先跑了一趟王家,在王单的陪同下,面见了王家的家主,大豪商王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