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是一部关于植物有趣的科普读物,但它同样可以作为一部专业的显微镜发展史来待。”此序来自华科院外籍院士、密苏里植物园园长彼得?雷文。
“我从没想到陆还有这样生动的笔触,在他的眼中,显微镜不再只是一个冰冷的工具,而是帮助我们发现美丽植物世界的眼睛。”此序来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耶鲁大学副校长詹姆斯?罗斯曼。
……
当然,陆时羡清理完邮箱之后得到的回信,远不止展示在页里那些。
但没办法,实在是篇幅有限。
凡事都是过犹不及,序的内容不可能压过正文内容。
不然这本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反而变成了商业互吹。
至于国外,陆时羡通过耶鲁的路子,找到了米国最大的私营出版社。
负责和他对接的编辑马尔斯对他的表示非常好。
但两人在定价的问题上有了不同的意见。
“陆教授,相信我。这本定价七十米元绝对会大卖,成为当年最畅销的同类型籍。”马尔斯在视频中说道。
陆时羡还是有些疑虑:“会不会太高了一点,我担心定这么高的价格,恐怕对销量有着不小的影响啊。”
闻言,马尔斯笑着解释道:“尽管这是一本科普读物,但本质上还是属于专业化的工具。我想那种售价模式适合商业小说,但并不适合您的。”
这下,陆时羡也就不再坚持己见,他是个听劝的人。
试着和在别人的专业领域里进行辩论是一件愚蠢的事情。
经过和出版社商议之后,这本在国内的定价是39。9元,算是不高不低的一个价格。
而在国外的售价却是这个价格的十几倍,多少有些夸张了。
显然,陆时羡对于赚外国人的钱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
虽然不知道最后会卖多少钱,但只要能回本,陆时羡表示自己还能接受,毕竟他并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
目前,陆时羡作为生科院的教授,暂时不需要承担任何专业课。
他只需要偶尔回来,进行几次辅修的课程即可。
不过自从他的名字出现在燕大的选课系统之后,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就被学生选光。
结果,第一堂课上完之后,燕大发现来蹭课的学生居然是选课学生的好几倍。
于是,那门辅修课也慢慢演变成一门远近闻名的公开课,受到了燕大附近高校学子的热烈欢迎。
刚上完完成这学期的教学任务,陆时羡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正巧遇见了熟人。
武红一边走,一边朝他问道:“实验室搞的怎么样了?”
陆时羡摆摆手:“这事儿还没说起呢,只是刚把实验楼建起来,现在也就是一个空壳。”
“可以啊,这速度。我记得几个月前才开始动工吧。”听到他这么说,武红反而有些惊讶了:“哟呵!你这从获批到现在,效率够快的啊,不愧是诺奖得主,待遇就是不一样!”
着武红伸出大拇指,陆时羡摇头道:“主要还是华建一局够给力,不过后续的人和仪器我正头疼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