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是依着往年的旧例操作,晏斯年除了听汇报,其他的事都是手下的人办的,他让他们能办的多简单就多简单,反正皇上十五之前是不会出宫的。他反倒是借着这个差事,把自己的人安排出去不少。
皇上那里还在:“至于宴席上的流程和一些事,就让贵妃去办吧,你不必跟着操心了。到可以在宴会上多看一看,三省六部中的各家姐,既然来的都是二品以上的嫡女,也能算上是名门贵女了。要是有看得上眼的,到时朕给你做主。不论看上多少,只要有好的也不居什么侧妃、良娣之类的,朕都可以帮年儿下旨,要是真有那有缘之人,太子妃也可先相看起来了。”
之前对自己后院里的事儿,一直都是皇后比较上心的。皇上也只是让皇后催的急了,才会提那么一句半句的,从来都是放任不管的。
如今不过刚刚从占星楼下来,连皇后的面都没有见过,就又张罗着,往自己东宫里面选人。看来是皇上他自己的意思。
且听陛下话中之意,是想让他从功勋人家或朝廷重臣家中的女儿里选,关于世家他提都没有提,根本就是有意避开。
皇后前几个月还在那里给他挑选世家女儿,这里皇帝就要他选权臣之女,这是公开打皇后的脸。
自己的母后虽然偏心,可是在晏斯年的心中,还是有一份孺慕之情的。这份情今生已经撼动不了他半分情感,却是他前世的遗憾,从他就知道母亲可能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喜欢自己,可是也没有害过自己。
应该没有吧?
前世他没有听皇后做过什么害他的事,但他也知道皇后已经放弃他了,可能是习惯了,反正只要是晏弘阳一出现,他的母后永远也看不到他,对于皇后他反倒没有那么的憎恨。这也是他为什么容忍后院里,母后安排的那个容嬷嬷上窜下跳的,也没有撵了她的原因。
关于自己的太子妃,晏斯年心中没有想法。前世因为身体的关系和性情,他根本就没有过女人。今生看看自己身边出现过的那些女人,有一个算一个,哪一个不是背后另有主子,哪一个出了事往他身上捅刀子的时候,不是又快又狠,能让她们蹦跶到现在,都是自己的仁慈。
至于那些贵女,自己这里正盘算着怎么杀她们的爹呢,又怎么会去看上她们。其实他前生就没有娶过妻,今生目前为止更没有娶妻的念头。
现在每日里看着八吃吃喝喝的,他的心中就十分平静,还能让他保持一份理智。他总有一种感觉,如果真的娶了太子妃,那么在他未来血雨腥风的日子中,这一时的平静只怕也要消失殆尽了。
如今皇上既然已经把话题扯到了他的后院里,那么,晏斯年想着父皇对自己的态度,手中又悄悄摩挲了一下自己手中的玉牌,决定还是给皇上透个话儿,顺便也看看皇上对世家和权臣的态度。
“启禀父皇,臣觉得自己现在娶哪家的贵女都不合适。”
现在整个大晏国的势力,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是皇族宗室;第二就是世家,第三就是权臣。
皇族宗室不必,大家都是姓晏的,主要还是要防着,那些三代以内的叔伯兄弟们的野心,别到时候外人没打进来,自己家里的后院却起了火,兄弟阋墙,互挖墙角的事,历朝历代都不少见。
至于世家和权臣嘛,其实那就是两座隐隐压在皇室之上的两座大山。
世家就是那些号称有百年传承的大家族,以一姓为一家,他们多数会相互联姻,把一家的势力变成几家甚至几十家的势力集团。
而权臣则是以三省六部为主,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职权不同却又牢牢的把控着朝廷政令的决策与执校他们多为科举进身,身后没有太过强大的势力,但每个人都是干吏。他们或师生,或同窗,或故友他们同仇敌忾,有时情意还会高于律法。
世家想挟持压制皇族,而皇上要用权臣来对抗世家。同时又怕权臣的权利过大,而出现臣欺主的现象。
在权臣那里,他们寄希望皇上有足够的能力,要有担当,不谓世家的要挟。但同时又怕上位者的能力太过出众,让他们这些人没有用武之地。到那时见陛下必然如老鼠见猫,只怕大气都喘不出来。毕竟他们都是没有后路的人。所以他们更在乎上位者个人对于三省六部的态度。
而世家就不是那么在意皇位上做的这个饶能力如何,他们更在意皇位上坐着的这个人,是否流有他们氏族的血脉。皇位上坐着这个人,一定要是他们世家女儿生的,那么就能保证他们这些世家的百年荣耀。就像乱世时的那位三朝国丈,他可不管皇位上坐的是谁,只要当皇上的人是他的女婿就行了。
家族里出一位皇后,最少能护住整个家族三代荣光。包括那些姻亲旧故,都可以得到扶持照顾。至于三代之后吗?笑话,如此家族以三代之力还怕培养不出一位母仪下,宠冠六宫的皇后娘娘。
所以这些世家们会把所有的皇子都看作是一种投资,只要是你娶了我家的女儿,就算是系到了我家的橛子上,至于能得到我家多少的助力,那就要看这位皇子能走到哪一个位子了。就算有那么一两个娶的,不是世家女为正妃的,他的后院儿里也必定会有世家庶女的身影。
景帝的意思在明确不过,就是让晏斯年拉拢权臣打压世家。现在晏斯年倒是有几分确认,那被雷劈出的东西。一定是与舒家有关,甚至可能关系到整个世家集团。否则皇上不会如此记恨。甚至已经到了开始筹划着打压的地步。
可是在晏斯年的计划里,对于权臣他是打算杀一批,用一批,再提拔一批。而且他也并不打算与之亲近,更不要是娶那些人家的女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