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忽然又安静了下来,整座大殿显得尤为紧张,所有人目光都往坐下的几位皇子望过去,是太子还是端王
直到太子拂了拂衣袍,恭恭敬敬站了起来,行礼道“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事到如今,永隆帝居然脸色如常“太子,今日乃是你皇祖母的千秋寿宴,有事等明日朝会再议也不迟。”
“皇祖母请恕孙儿唐突,只是父皇先前一直病重,不曾上朝,儿臣的折子递到御前,也不得回复。所以孙儿也是无法,才不得不借着今日的机会,直接进谏。”
大殿上除了永隆帝和太子两人,其余皆是,噤若寒蝉。
似平静的对话,却只透露了一个消息。
太子要反了。
两相对峙,永隆帝终于开口说“你要启奏何事”
皇帝这是在拖延时间,锦衣卫负责皇上的安危,指挥使尹晋就在近处,不管外面如何,只要尹晋及时赶到,就能带着自己及时避到密道。
皇宫之中有专门的密道,只要躲在此处,等到进宫勤王的军队一到,太子造反便是败了。
太子冷声说“先前有一扬州士子在登闻鼓下递了状纸,我想他的状纸,父皇一定没过。所以今日我便要举荐一名扬州士子,亲自揭露我大晋朝最大的蛀虫。”
说完,从殿外走进一个生,只见他头发凌乱,衣袍脏破。
可是他一入殿,却丝毫不惧怕,朗声高喊“皇上,请您为扬州枉死的伸冤。端王指使扬州知府张俭,征用流民私开铁矿,枉顾那些流民的性命,致使无数人死在铁矿山中。端王还私底下打造兵器,扬州铁匠尽数被他征集,如有不服者,动辄便是丢了性命,家破人亡。他们在扬州买官售官,大肆敛财,弄得扬州民不聊生。”
殿内哗然,虽然早已经有所听闻,可是如今亲耳听到,却还是十分震撼。
太后坐在上首,眼着殿内儿孙即将要杀成一团,竟是气得面色发白,呼吸急促。
生将手中证据高举,朗声喊道“陛下,这是端王与张俭信件来往,上面不仅有端王的私印,还有端王手写笔迹。圣上乃是端王亲父,应该能认得端王的笔迹吧。”
此刻端王终于开始喊冤“太子殿下,你弄了一个不知是从哪里来的人,伪装成扬州士子,就想诬陷与我。想必先前在京城闹起的谣言,也是太子你的手笔吧。”
谁都没想到,端王这时候居然还敢挑衅太子。
太子冷眼望着他“事到临头,竟还敢不知悔改。”
“父皇,端王在朝中纠结党羽,迷惑圣心,更是犯下私开铁矿,私铸铁器等死罪,儿臣请父皇下令诛杀端王,以告江山社稷。”
永隆帝着太子,满眼惊怒,太子一向仁厚,他时常动辄斥责。
皇帝早已经习惯了太子在自己面前,谨小慎微的模样,这是他头一次发现,自己的儿子居然变成这般模样。
永隆帝终于不再忍耐,高喊道“锦衣卫何在”
席间锦衣卫纷纷拔刀而起,护卫在皇帝身侧,谁知外面突然进来一个锦衣卫。
只听他高声喊道“皇上,有一批不当值的御林军,从东华门和长安门进入,还有一批正在玄武门外叫嚣着,要”
“要什么”终于内阁首辅顾敏敬怒道。
这锦衣卫本就身受重伤,此刻喊出最后一句话。
“他们高喊着要清君侧。”
清君侧,如奸臣难制,誓以死清君侧。
御林军本就是负责守卫皇城,现在倒好,耗子掉进米缸里。
即便依仗着皇宫还有那几条护城河,又能守得掉几时,况且御林军反了,拱卫京城的禁军呢,还有在京郊的北大营呢。
这些人里面谁反了,谁没反。
皇帝环视一圈,怒道“御林军统领何崇先呢”
御林军反了,可是御林军统领却未出现在今晚的宴会上,这其中意味着什么,昭然若揭。
此刻听到皇上怒喊着何崇先的名字,沈绛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先前她在东宫到见候闵,发现他就是那日上船想要救张俭的人。
此人明面上乃是御林军统领何崇先的管事。
御林军统领本该是皇上信任的人,所以这个何崇先故意得罪太子,让人觉得他与太子之间关系不睦。
其实他们早就勾结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