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都临淄,宫殿朝堂。
齐简公接受大夫鲍息谏议,厚待伍子胥,报以战期,定于春末。
伍子胥告退,命儿子伍封拜鲍息为义兄,就此寄居齐国,改称王孙封,不许用伍氏之姓。伍封自然知道父亲用意,乃先与鲍息结拜,然后再拜父亲,涕泣送别。
鲍息遥望伍子胥远去背影,长吁叹道:子胥公存祀于齐,此番归国必死。
不料被伍封听见,泪如江河绝堤,不能遏止。
夫差以为伍员此去必死,便不待其归,祭师而行。
乃分兵派将,自领中军,使太宰嚭为副,胥门巢将上军,王子姑曹将下军,兴师十万,同越兵三千,浩浩荡荡,望山东进发。
中途遇到伍子胥回来复命,夫差大为惊奇,就命殿后。
伍员不从,称病先归姑苏,夫差亦不以为意。
齐将国书闻报吴兵来伐,传令拔寨往迎,至于艾陵(今山东泰安南)。
便在此时,水师来报:我军在琅琊港击败吴国大将徐承,吴师丢盔弃甲、沉船无数。
国书闻报大喜,便对诸将说道:吴军陆海两兵,已败一路;众将奋勇,必令其陆路军片甲不回!
夫差同时收到海军败讯,不由大怒,乃与诸将共约:来日决战,有胜无败,有进无退。众卿听我号令,闻鼓而战,闻金而进,凡后退半步者斩!
诸将声诺,须发皆乍,各怀必死之心。
誓师已罢,鲁国上将叔孙州仇引兵来会。夫差甚喜,赐以剑甲,使为向导先锋,离艾陵五里下寨,与吴军成为犄角之势。
一夜无话,来日传餐,两军出营列阵,各自队圆,就此交锋。
吴王列阵,叔孙州仇在前,展如次之,王子姑曹在后;使胥门巢率越兵三千往来诱敌,自与伯嚭引军屯于高阜,越将诸稽郢留于身侧。
齐军列阵,国书自领中军,陈逆为监军,公孙夏、公孙挥分领左右两翼,高无平、宗楼性各为左右先锋。
两军相合,各自奋力,杀伤相抵,不分胜负。
齐帅国书亲自执桴鸣鼓,悉起大军冲杀。
吴王在高阜处看得亲切,只以三队先后迎敌,自于高阜处按兵不动。激战半日,见齐兵十分奋勇,吴兵渐失便宜,乃命伯嚭引兵一万,先去接应,冲动齐军阵脚。
国书正欲分军迎敌,忽闻吴军阵后金声大震,钲铎皆鸣。齐人只道吴兵欲退,不料钲铎响处,吴王夫差自引精兵三万冲下高坡,从刺斜里直冲齐阵,将齐兵隔作数断。
展如、姑曹见吴王亲自临阵,勇气倍增,反身猛击,杀得齐军七零八落,顿时溃散。
战场上局势大转,展如就阵上擒了公孙夏,胥门巢刺杀公孙挥于车中,夫差亲射宗楼落马,齐军大败。齐军禁卫将领闾邱明见此,请主帅国书卸甲摘盔,以避敌锋。
国书叹道:主公将举国十万强兵委付于我,今败于吴人之手,我有何面目还朝?
乃解甲冲入吴军,为乱军所杀。闾邱明亦被鲁将州仇擒获。
吴军大胜齐师,诸将各自入帐献功。
齐将高无平逃回临淄,来见齐侯:我军中计遭败,主帅国书、上将公孙挥阵亡;大夫公孙夏、闾邱明被俘。十万之众,被擒斩不计其数;革车八百乘,尽为吴军所有。
齐简公闻报大惊,乃与田常、阚止左右二相商议,只得遣使赍持金帛,往吴军营中谢罪请和。夫差许和,主张齐、鲁复修兄弟之好,各无侵害;二国听命受盟,不敢违拗。吴王即命将公孙夏及闾邱明斩首,大会诸将;同时重赏越兵,先使诸稽郢带回。
夫差扬威齐、鲁两国,引军回至句曲新宫,西施迎入拜贺。时值新秋,桐阴正茂,夫差与西施登台饮酒,盘环数日,然后班师还国。
吴师南归未久,齐简公便生背悔,复出师伐鲁,欲雪败军之辱。
子贡使师弟冉有为将,率领鲁师与齐作战,交锋数合便即获胜,齐师再次惨败而还。
鲁国执政季康子亲往城外迎师,回城后宴请诸将,便于席间询问冉有。
季康子:卿乃儒士,用兵之法学于何人?
冉有:学于敝师孔子。
季康子大为惊喜,赞道:弟子如此,可知尊师之能。未知孔子如今何在?
冉有:今在卫国。
季康子:使如此大才在外多年,鲁国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