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咏梅点点头“普通话这个好说。她天天听洋匣子说不定在梦里都学会说普通话了。但外语这东西,不专门学肯定是学不会的。”
“对啊,就算她从五六岁开始学吧,七八岁也不见得能说得那么流利。”
“而且刘彩霞1951年的时候是七八岁,1949年的时候才五六岁。那时候他们家早就被专政了,哪有机会学洋文。”
“是啊,我说怎么不对劲。可这么一来,这些线索又没用了。”
“别着急,等明天回县城了,咱们再查一查。我感觉她在县城里有什么亲戚。”
在村子里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回到镇上时,秦咏梅让顾所长先把刘彩霞放了。
然后赶上开往县城的长途客车。
到了城里后,秦咏梅和袁宪洲来不及休息,就赶紧来到公安局的档案室,查阅50年代的案件卷宗。
这其实只是秦咏梅的直觉。
她专门调出了1951年的档案。
这一年,公安局组建不久,案件也不多。
所以,很快就查到了一桩大案。
1951年春天,县城里发生了一起灭门惨案。
一户姓康的人家因不堪迫害,全家五口悬梁自尽。
秦咏梅虽然不是县城里的坐地户,但当了这么多年公安,对县城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也知道不少。
解放前,康家是县城里最大的地主。
据说,眼下南街的半条街都是他家的。
说得虽然有点夸张,但三分之一应该是有的。
眼下,南街上医药公司的门面就是老康家的“康德记”药房改造的。
康老爷有两个儿子。
老大曾留学米国,后回国效力。
老二投身军界,后远渡宝岛。
自杀的就是老大的一家。
根据案情记载,这一家五口人是夫妻二人加两儿一女。
女儿十二岁,两个儿子只有五六岁。
惨剧发生后,十二岁的女儿竟然活了下来。
刚开始,袁宪洲得还挺兴奋,又往下了几眼不由得惊讶了“咦,年龄不对啊。”
“是啊,这个女孩儿当时十二岁。而刘彩霞当时是八岁。”
袁宪洲想了下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刘彩霞他们家一直被专政着,所以营养不良发育缓慢,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
秦咏梅点点头“而且老刘家应该是故意把她年龄报小了。”
如果真是这样,刘彩霞的普通话和外语就可以解释了。
她的父亲留过洋应该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
十二岁的刘彩霞或许跟他学过不少。
但刘彩霞真的是康家大女儿吗
仅凭眼下的资料恐怕还不能得出结论。
“走咱们再到信访办。”
秦咏梅说着站起身来。
秦咏梅和袁宪洲又骑着自行车向信访办赶来。
秦咏梅亮明身份。
工作人员查了一会儿信访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