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晋廷那边的考举不是这样的吗?”
“……”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顿时感觉晋廷那边的科举制度到底多么不合常理,苦笑道,“晋廷那边是不糊名的,所以选拔出来的多是名门子弟。”
“不糊名?!”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感叹道,“若如此,那我这种寒门怕毫无机会!”
实话,王羲之听到王度的话,不由沉默了下来。
因为王羲之原本觉得晋廷科举已是非常完善,但如今再听着王度大汉的科举再比较,可以发现晋廷的科举完全就只是世家手中的玩具而已。
对于世家来,只不过是把远来察举制的制度稍稍变了变名头。
毕竟看得到籍贯,看得到名字,那自家子弟又怎么会落选。
只能,其他寒门子弟一样想要考上一个好的名次,最好办法就是看自己所在郡县大户跟自己是不是同姓。
如果有,自己最好也改个同样名字,那不定上面人为了不出错误,便把几个同名同姓同郡县的人全部都招进去了。
否则,你想要在没糊名制的科举制中脱颖而出,那才华要多逆啊。
王羲之接着又同王度聊了一段时间,但在知道科举制度的差距后,心中或多或少还是有几分心忧晋廷的。
王羲之从就是在晋廷长大,他们琅琊王氏更是从他父亲还在时便是晋廷最顶尖的家族。
虽然父亲战败长平,让自己没了出路,但王羲之对晋廷的归属感还是非常强的。
毕竟晋廷对于世家那是真的好,大汉现在对世家也是真苛刻!
只要王羲之是正常人,那自然是会对大汉抵触,对晋廷产生无尽的归属福
但因为王旷战败长平被,所以自己是王旷的儿子被打压,堂叔找到了自己,原本以为自己能够出人头地,结果没有想到堂叔是让自己过来投靠大汉,为琅琊王氏寻找后路。
所以,王羲之哪怕对晋廷的归属感比大汉强的,但经过泰山郡明白了大汉士卒的战意,来到临淄见到大汉的繁华,如今又听闻大汉的科举制度。
王羲之明白,大汉是真的想收拢河北俊才为自己效力。
而晋廷弄出科举要得并不是选拔人才,而只不过是换个花样继续维持世家的统治。
自己当然可以,晋廷选拔出来的人以德取人,拥有更好的德校
但也改变不了,大汉这些制度改变,所带来的蓬勃的生命动力。
这是个欣欣向荣的朝廷,而晋廷与之比较不出的落寞与腐朽,更不要现在琅琊王氏与司马氏之间随时有可能爆发内乱,否则自己也不需要来大汉这边了。
王羲之觉得只要晋廷派人来这边看一看,定然会发现,大汉所占土地没有晋廷广袤,但是大汉的发展已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接下来,王羲之便暂时居住在王度府邸,而王度也没让王羲之等上多久,便带着王羲之进入官船,一起走着已经非常成熟的津口到莱阳这条航道。
只不过,这次官船开始行驶时,王羲之见到港口千帆竞游,坐在官船上向下面俯视,这一幕相当壮观。
这些船只有的大不下于官船,但的也只是有着几片舢板,只是此刻海面上一望无际都都是船只,不由让王羲之感慨。
“子器,渤海湾这边都是这般热闹的吗?”王羲之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由感慨。
王度道:“你这时节来的特殊,一般上来,冬日沿海结冰只有港口有人凿冰的少数商道通行,而春大王下令禁止下海捕鱼,只有夏初开始到霜降之间是捕鱼期。
所以今日你才见到这般景象。
不过真起来,那些船以后还多见,真正少见的是这些大船。
大船会进入大海打捞鱼群,一般上不把他们的仓库给装满,怕舍不得回来。”
王羲之听到了这话,不由道:“我一直以来以为南方擅长渔猎,没想到北方百姓也擅长,这般千帆竞流的景象,如今看来甚是壮观啊!”
();() “原本是不擅长的,出海捕鱼的渔民更是贱籍之流。”王度听到王羲之的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