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大明仙师 > 第27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求追读(第1页)

第27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求追读(第1页)

“最根本的就是人口问题。虽然开国至今,耕地跟人口都在增长。但地有数,人却无数。现在人口增长的速度已远远超过耕地增长的速度,以前一块地可供养一人。

但现在呢,说不定要供养两人乃至三人,如此情况下,再加上正赋杂税,因此其只能想尽办法求活。而他们求活的方式也很简单,要么破产成为流民,要么则主动向士绅献田成为佃户。

这其中原因,想必张先生也一清二楚。那便是官田、士绅田等等因为朝廷优免等原因,可以不用服杂役,只需要缴纳正税便可,这足以让百姓减轻不少负担。”

听到皇帝这么一番分析,张居正脸上不禁露出惊讶之色。

他原本以为皇帝只是会说出笼统的原因,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从人口跟土地两个最根本的方面进行切入。而关于这两方面的分析,他之前也听过,他也有所分析。但皇帝这么一番话却十分有新意。还分析的十分有条理,把其中的利弊分析的甚是清楚。

想到这里,他不禁狐疑盘算起来,难道是谁在日讲的时候悄悄告诉过皇帝,才让皇帝有如此认识。

而朱翊钧的分析才刚刚开始,只听他继续说道: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天下的私产民田只会越来越少。不用缴纳杂税的士绅田却越来越多。甚至据朕所知,目前许多官员士绅大族名下的田产多则数十万亩,少则两三万亩。而他们这么多田,大部分都是以这种方式兼并过来的。

但就是因为有士绅优免政策,并且这种政策被不断滥用。就导致向朝廷纳税的土地急剧减少,朝廷许多本该收的税现在没法收,但赋税又不能减少,只能以加派的方式,强加交不上来的税赋,摊派给那些私产民田户主身上。

而越发沉重的负担,会更加迫使更多民田户主放弃了自己的田产,成为了佃农。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这才是当前大明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富户享有不用缴税的土地,而贫苦农民没有或拥有少量土地,却要缴纳土地税并承担过度的“劳役”。

();()  长久以往下去,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情况日益严重,流民也会越来越多,一旦遇到天灾人祸那就麻烦了。”

朱翊钧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一番,而一旁的陈矩见状,连忙递过一盏温茶,让朱翊钧润润嗓子。

陈矩现在对皇帝越发崇拜起来,虽然自己不懂政事,但听皇帝这一番话鞭辟入里,让他瞬间明白了目前的大明财税的问题缘由。

朱翊钧接过茶抿了几口,随即就望向张居。只见张居正越听越脸色凝重,现在更是闭目沉思起来。

“张先生,朕刚才对于财税的分析,你觉得如何?”

张居正还在沉浸在皇帝的话语之中,他执掌大明中枢多年,皇帝的这么一番分析与其在各地题本上看到的内容不谋而合,自己之前也有思考过。

但皇帝的话明显是更加具有逻辑性,条理更为清晰,不禁让他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

并且他也明白这种见识,别人根本教不了,只能是皇帝自己思考所得。因此他是既疑惑又钦佩,真的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因此他不禁想听听皇帝对于其他事情的看法与分析,于是见皇帝询问,他当即起身说道:

“陛下恕罪,臣失态了。刚才陛下的一番分析条理清晰,鞭辟入里,让臣大为受用。只不过您刚才只是财税一项,不知陛下对于有何可以教臣的。”

听到张居正这么说,朱翊钧也不奇怪。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帮张居正更深刻地了解问题的缘由。哪怕张居正不问,他也会主动说的,于是他整理下思绪,随后继续分析道:

“刚才那个只是财税问题,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刚才朕分析了,朝廷财税少是因为其以农业正税为根本,因此随着掌握土地人口也越发少,大明朝廷财政收入也越发少了。

但问题是大明目前的经济真有那么差嘛,在朕看来不是的,整个天下其实是民富官穷的情况,这一点江南等地就是证明,朕也不用多说。”

();()  张居正闻言连连点头,皇帝的话说的没有错,江南豪商富庶天下皆知,穷奢极欲者不胜枚举,哪怕他在京城,他在大明中枢也有所耳闻。

“因此朕想着,这绝对是不正常的,绝对是哪里出问题了。最后朕想明白了,这其实就是朝廷政治方针有问题。

我大明以农为本,以农为基,财税一事都建立在土地之上,虽然也征收了商税,但其数额极小。但现在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商业之上,而大明却对此熟视无睹,仍把注意力放到土地之上,这种因小失大之举,说白了就是朝廷制度越发不适应大明民间的发展了。”

“陛下这么一番看法,让臣受益匪浅。”

张居正闻言不禁感叹起来,皇帝的想法跟他的不谋而合。

朱翊钧笑着摇摇头,对于张居正的夸赞不以为意,这才哪到哪。他接下来要说的话语,估计会更加颠覆张居正的认知,只见他继续说道:

“而正因为朝廷对于商业等的不重视,导致其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促进了心学的兴盛。大明南方商业的繁荣,也使当地儒商工交互成为一种常态。而阳明心学的人人皆具良知、人人皆可成圣、世人异业而同心的理念,就会在大众层面得到响应。

而江南本就是举业兴盛之地,儒学的发达与心学的流行会造就出一批又一批的士人,成为阳明学的中坚,让心学进一步传播。

因而在朕看来,不要怨什么心学率心而为,不服朝廷制度,议论朝廷,反对官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切都是因为朝廷对商贾的不重视,而商贾一旦崛起,势必需要有人为他们发言,这便是心学崛起的原因之一,也是解决问题之所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