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行业内挺有基本盘的导演。
周融只是抱着手臂,十分不忿道“几十年,翻来覆去拍的都是同一部电影。带出来的徒弟和学生,拍的也是同一部电影,这叫搞电影吗开工厂还差不多。”
但他又向乔翼桥,随口一句“不过你要是选了他,就当我没说过这句话。”
开幕仪式很快开始,在主持人介绍完比赛情况之后,就到了大家的选人环节。
乔翼桥虽然内心很感谢周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进入王逸歌的班级。
他需要的是一个尽可能稳定能赚钱的途径。
王逸歌的票房号召力虽然不是最强的,
17,
他想学的,就是这一套。
而乔翼桥本以为入围的五十五个人,会比较平均的选择五个班级,但没想到,选情和喜剧的竟然占了半数还多。
其实也不奇怪,因为这两个亘古不变,是最卖座的电影类型。
而选择王逸歌的,只有七个人,包括了吴宫和乔翼桥;
选周融的更惨,只有三位。
翌日,课程开始。
所谓的大师课,其实就是这次雏鸟计划中比较有名望的编剧、导演、制片人、演员、美术等业内大佬轮流上课。
大师课不限制名额,也不限制只有某个班的学生才能听自己“班主任”的课,只要是片子的主创都可以来参加,所以乔翼桥也不客气,把他的七人团队都带来了。
一节课乌央乌央百十号人,王逸歌的课程果然火爆。
而王逸歌上课也颇具大学老师的风范,只管自己讲述,绝不互动,也不提问,能学多少,全学生们的自驱力。
平心而论,王逸歌讲的极好。
不愧是对商业类型片最具有把控能力的导演,先从故事讲起,深入浅出。
其实这世间所有的故事都万变不离其宗,有一个大致的模板。
所有的商业类型电影也离不开三幕式的结构,第一幕铺垫,第二幕发展,第三幕结尾。
而将故事塞入这三幕中,则有以时间为计数单位的十五个节拍。
第一幕要完成开场、主题呈现、铺垫、催化剂、争论、出发。
第二幕要完成b故事、游戏时间、伪胜利、反派逼近、一败涂地、灵魂暗夜。
第三幕要完成转机、结局和终场。
七天的课程里,王逸歌将十五个节拍掰开揉碎了细细讲述,将每一步导演的侧重点也都融入其中。
可以说,王逸歌的这一套,就是所有商业类型片的金科玉律。
结构是王逸歌认为商业片最重要的东西。
照着这种结构拍,哪怕不出彩,也决不会出什么大错。
乔翼桥只觉得受益匪浅。
这就是能赚钱的简易流程。
而周融的课,听者寥寥,与王逸歌的上课模式也大相径庭。
第一节课,周融讲的是诗歌,让学生们选择自己最喜的诗歌进行分享和分析。
第二节课,周融带大家来到了草坪,和自然接近。
第三节课,地点则是来到了接头,每个人发了一部相机,随机拍摄
七天的课程,每天上课的人数肉眼可见的减少,到了最后一节课,只剩下了乔翼桥他们七位。
因为没人能明白周融到底在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