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山打猎了,不危险,就在山脚下,打了兔子和野鸡,我做了风干兔和风干鸡带回来,你们也尝尝我的手艺。”
“我们隔壁的陈嫂人特别好,对我特别照顾,这次做的护膝就是她教我的,你们回去试试,看合不合身。”
姜晓怕姜父姜母担心,刻意没说打野鹿和打野猪的事,再说真让他们知道自己有一身怪力,也解释不清楚,好在陆奕也很默契地没有提。
姜父姜母听她讲得绘声绘色的,也知道农村生活哪有她说的这么幸福,不过是报喜不报忧,心里既开心又心酸,开心的是姜晓长大了,懂事了,都能自己理家了,心酸的是这才多久的农村生活就让她发生如此巨变,不知道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
他们既希望姜晓成长、懂事,又希望姜晓永远都无忧无虑,不识人间疾苦,这就是做父母的纠结。
四轮汽车速度快,姜晓刚说到杀年猪包饺子,四人就到了姜家。
第62章
首都钢铁厂职工宿舍离火车站不算不太远,差不多二十多分钟的车程,几人在车上谈天说地,时不时指着路边的建筑聊上几句,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宿舍区的门口。
姜父直接把车开进大门,一直到了宿舍区里的一栋两层楼房前才停下,这里就是钢铁厂的小车班,一楼是车库,全是一扇扇的大铁门落着锁,二楼则是办公室。
“你们先下车等一会,我把车还给他们。”姜父对后排的三人道。
说着率先下了车,对着二楼大叫:“小江!小江!”
很快二楼关着的一扇窗户被打开,一个年轻人从里面探出头来,见是姜父,脸上挂起了笑容,忙忙地答应一声:“姜厂长,我马上下来。”
旋即便传来了下楼梯的咚咚声,小江快步跑到了姜父面前。
姜父把车指给他:“我来还车,麻烦你帮着停车库里。”
“好嘞厂长,您就放心交给我吧!”小江应道,看了眼他身后的姜晓,带了笑容道,“厂长您先去忙吧。”
听小江这么说,姜父也没有多耽误,转身招呼几人:“走吧!带上行李,我们回家!”
姜晓和陆奕对视一眼,眼里都是掩不住的欢喜,“回家”,真是最温暖人心的词语,让人期待又向往。
四人顺着一条狭窄的水泥往前走,姜父和陆奕并排走着,在前面带路,姜晓则和姜母在后面挽着手,不时说些悄悄话。
听着身后不时传来的笑声,姜父神情变得温和,向陆奕介绍着宿舍的布局。
钢厂的宿舍才修建没几年,大都是三到四层的宿舍楼,这些楼房一栋栋地排列得很整齐,外表也长得差不多,陆奕不由得为这里的住房担心,会不会一不小心走错屋。
宿舍区里设施很齐全,有食堂,小商店,还有学校、幼儿园、影院,洗澡堂。
更重要的是,因为钢厂生产的特殊性,宿舍区不仅通了电,还接通了天燃气和自来水,非常方便。
这些设施对于来自后世的姜晓非常熟悉,可是陆奕一直在青山村长大,就是入伍后所在地区也比较偏僻,做饭都是烧柴烧煤,用水也是打的井水,从没见过天燃气和自来水,心里很是好奇,不过他把问题埋在心里,没有追着姜父打听,而是打算一会到家看到实物再请教。
这时候正是上班时间,小路上人不多,偶尔经过的也是些赋闲在家的大爷大妈,他们显然都认识姜父姜母,乐呵呵地跟他们打招呼。
见到姜晓还会关切地问一句:“姜厂长,这是插队的闺女回来探亲了?这是你女婿吧?多标致的两个孩子,看着精神!”
“是啊,姜厂长你的孩子教育得真好,以后就等着享福吧!”
做父母的,最喜欢听的就是夸他们的孩子,这些话直夸得姜父姜母满脸是笑,嘴都合不拢,还不住谦虚:“还行,还行。”
几人一边和人打着招呼,一边继续沿着小路朝宿舍区的的东南角走去,远远地就看到几座长得一模一样的三层木质楼房。
这里环境很幽雅,楼前有一大片草坪,楼的周围种着高大的常青树,就算在寒冬,也绿意斐然,风一吹过,沙沙作响,想必到了夏天,会非常的凉爽。
草坪后面有一圈大铁栏杆把那几栋楼房围了起来,中间是个大铁门,铁门里面便是钢厂的干部大院了,只有车间级以上的干部才能住在这里,姜晓一家也住在这大院里。
姜晓家住在最中间那栋的二楼,有七十多个平方,面积虽然不算太大,但是因为没有后世的什么公摊面积,是实实在在的套内面积,所以一家三口住着很是宽松,在这个年代算非常不错了,而且布置得十分温馨。
几人鱼贯上了楼,姜父将门打开,招呼大家进屋。
屋里铺的是朱红色的木质地板,四面则是雪白的墙壁,看着就有档次,比青山村的小屋子强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