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汉族,幼名张白圭。
要说张居正的人生,那可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整个一个成功人生的范本。
张居正5岁识字,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16岁中举人。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就已经考中了进士,还高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并拜徐阶为师。
此时,在京师清贵无比的翰林院中,学习观政了数年的张居正,在徐阶的运作下,外放为浙江提学,出来积累一点做官的资历和经验,准备回京再提拔。
此时,身为浙江提学的张居正,恰好在万松书院视察,正好听到了沈炼与王锡爵的师生对话,便再也按捺不住,冷冷说话。
沈炼看到浙江提学大人,提出不同反对意见,倒也并不如何惊慌,表情依旧平淡笑道:“原来是张大人,我这学生之言,有何不妥,还请直言。”
张居正虎着脸,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浙江提学道的各位官员。
77o
张居正张口呵斥道:“万松书院,是什么地方?”
沈炼不卑不亢道:“当然是圣人的学堂。”
“教授四书五经的地方”张居正作为已经高中庶吉士之人,当然对圣人之学极力维护,对严嵩的海权论极度排斥,冷冷笑道:“而不是杂七杂八的什么书,都能在这里宣讲的地方。作为浙江提学,我负责主管浙江学政,这万松书院的学风不正,居然传授讨论异端邪说,必须严厉处置!”
沈炼皱起眉头。
学子们一阵凛然。
不得不说,张居正的浙江提学,确实是各个学院、学子的天敌,掌握生杀大权。
大明厚待读书人,读书人不怕官,到了秀才就见官不跪,中了举人更是不受刑罚,但却怕提学大人。因为提学一句话,查证了罪名后,就可以革除生员的功名,废了你考试身份,毁了你辛辛苦苦积累的一切。
但沈炼却怡然不惧,一指张居正身后的一副对联:“张大人,这是我万松书院的校训。这天下事,天下人管的。再说,严嵩严阁老已经有了明示,这海权论,是要作为时文策论的考试范围,纳入科举考题的。”
“严嵩?他算哪根?”张居正不屑冷笑,正要说出“葱”,一想到严嵩的权势,又想起恩师徐阶临行之前的教诲,让他在浙江少麻烦,特别是不要怼上陪着皇上南巡的严嵩,张居正只好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咳嗽一声:“国家取士,自然有制度。”
但沈炼是个硬骨头,已经看出张居正也不敢得罪严嵩,大肆攻讦海权论,微微一笑:“学堂之地,又不是朝堂之地。自然允许讨论和不同意见。提学大人,既然你对海权论如此有研究,何不给我们讲讲?”
张居正环视全场。
徐阶将自己的爱徒张居正,安排为浙江提学,其实大有深意。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知道在朝廷之上,正面怒怼严嵩毫无胜算,只会被严嵩一次次爆菊,干脆走曲线救国的路线。
那就是培养后来人!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严嵩你再猛,再得嘉靖的欢心,总不能长生不老吧?总得退休致仕吧?等到你老了下台之后,我培养的新人都上来了,看你怎么死!
所以,(bfeg)徐阶不动声色,利用自己尚书之位,安排学生张居正出任浙江提学。
前面说过,浙江经济达,人杰地灵,乃是大明文脉所在,考生质量极其生猛。所谓提学,就是老师,可轻易寻访人才,提拔拉拢,占据人才优势。徐阶本身就是浙江华亭人,张居正做浙江提学,便可近水楼台先得月,将徐家的后代,还有浙江的读书人,纷纷提拔起来,变成自己的人才储备基地!
不得不说,虽然徐阶现在还只是一个尚书,但未来辅,历史上除掉严嵩的头号大敌,已经在暗中给严嵩埋坑了。
张居正之所以忍不住生气作,还是因为他身为浙江提学,却现万松书院在组织攻读严嵩的著作!
貌似,这些师生对严嵩的观点,还颇为赞同?
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怎么能长别人的苗?
所以,张居正认定,自己有必要纠正一下浙江学子们被严嵩拐跑,跑偏、崩塌的三观,他这个提学有责任教书育人,毁人不倦!
张居正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圣人之道,在于威德怀远,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异。故而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
这话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张居正的观点就是老一套儒家孔孟之道,重对内,轻对外,关起门来管好自己家的事,把国家治理好了,自然万国来朝,远近宾服。
这是一种鸵鸟心态,保守想法。
沈炼不说话,向王锡爵看了一眼。
这位青年学子,立即站起来,向张居正大声道:“在书院,您是我等的前辈。学生有一事不明,还想请教。”
张居正皱起眉头,心说我正在给你讲课,你怎么跳起来反驳,怎么还有这样无理的学生?
但此时毕竟在书院,学术气氛浓厚之地,人家王锡爵以“前辈”称呼,摆明了是要以读书人的身份,跟他在学术上辩论。张居正也不好拿出提学的臭架子,只好耐着性子道:“问吧。”
。
6更完毕。
强烈推荐一本不错的新书系统之级警察,很合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