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晋末 > 第217 可怜殷浩无功绩咄咄怪事助桓温(第1页)

第217 可怜殷浩无功绩咄咄怪事助桓温(第1页)

咱也搞不清楚,殷浩北伐,收取长安,洛阳,平定中原,这才是你该干的事情,怎么就跟归降的姚襄干上了呢?把个好好的臣子逼反了。

要说东晋逼反自己人是有一套手艺的。

殷浩还不死心,定要跟姚襄不死不休,主要也是面子上过不去,又派遣部将刘启、王彬率军攻打山桑,姚襄命兄长据守,亲自从淮南发兵,内外夹击,刘启、王彬皆战死。

姚襄顺势进据芍陂,殷浩一看,这才傻眼,这事儿怎么搞成了这个样子?

姚襄随即渡过淮河,驻屯盱眙,招安流民,抢掠资备,兵众不断扩大,很快达七万之众,也设置官属,分立官宰,有做大趋势,同时他不停地训练兵士,劝课农桑;

话语权上姚襄也不落下风,他同时委屈万分,痛心疾首地派遣使拜诣建康,狠狠告了殷浩一状,言辞恳切,把自己说得悲惨至极,一再表示自己全是自卫,不停谢罪。

朝廷一看,殷浩你这整的这是什么玩意儿,玩呢,让你北伐,你怎么连自己阵营都没打出去,先是张遇,后来姚襄,自己和自己人摔上交了,你要是厉害也行,把姚襄除了,也无所谓,怎么还把姚襄给刺激的越来越厉害,淮河都丢了呢?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只见他声色俱厉,一顿落井下石,那就是桓温,斥责殷浩连年北伐,指挥混乱,士兵屡败,东晋储备库都被打空了,罪莫大焉!

桓温是会寻找时机的,借朝野上下对殷浩的怨愤,火上浇油,上书列举殷浩的诸多罪行,逼反姚襄,弄丢淮河,便是其中最大的一项,请求黜免殷浩。

朝廷一看,殷浩民心威望尽失,留着也对付不见桓温了,反倒给了桓温无限口实,不得已,将殷浩一免到底,贬为庶人,并将他流放,去了东阳郡的信安县。

从此,桓温威震朝堂,总揽内外一切权力,那可谓一手遮天。

可怜殷浩无功绩,反倒是为桓温做了嫁衣裳。

桓温本与殷浩是发小,少年齐名,虽然暗自争胜,但是桓温还是很怜惜殷浩的,看他流落至此,也不免生出爱才之心。

而殷浩被废黜以后,虽然看不出多大的情绪变化,喜怒忧愤不形于色,保持着名士的派头,但却常常用手在空中书写,扬州吏民好事,追着他看,按照他比划的写出来一看,原来是“咄咄怪事”四个字。看来殷浩始终也没整明白,自己的北伐是怎么失败的。

桓温听说此事,叹了口气,对属官郗超说:“我得承认,殷浩是位有德行的人,我太了解他了,他善言辞,懂理政,是治世之能臣,假如以前让他出任尚书令或仆射,而不是兴兵北伐,他足以成为百官的楷模,他本来也不会打战啊!

说来也是朝廷赶鸭子上架,耽误了他的才能。”

于是反复思量以后,桓温修书一封,送到了信安县,有意招殷浩为尚书令,治国理政,殷浩说什么也想不到,自己一直打压桓温,他还会宽宏如此,心里是欣然应允。

那得给桓温回信啊,结果也是忙中出错,殷浩心情复杂,五味杂陈,信写好了,觉得没有说明白,撕了重写,写了再撕,折腾了好一阵子,好歹信弄好了,装进了信封,下人准备将信送出时,他又叫了回来,仍然担心有不妥之处,便反复拆开封,检查了十余次。

最后不该出现的事情终于出现了,就如同墨菲定律一样,你担心有不好地事情发生,即使几率很小,也一定会发生,信送到送达桓温手里时,桓温打开一看,竟然只是一个空信封。

殷浩像得了强迫症一样,反复拆信,装信,自己整忙叨了,最后信根本没能放进去。

桓温不知他是这个情况,还以为他轻视自己,于是勃然大怒,从此和殷浩断绝来往,再也没提起用殷浩的事情,殷浩久等诏书不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自己给桓温回了个空信封,简直要昏厥而死,殷浩最后晚景凄凉,一个有经世之才的人物,最后死在流放之地。

说来殷浩这一生到底是被谁误了呢?整的这么悲惨和搞笑,但是他却给咱们留下一个成语,“咄咄怪事”,也是不错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