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李自成是在二十天后,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正旦在西安称帝,建国号大顺,改元永昌,所以陆四现在便呼人家为大顺皇帝,有点未卜先知的神棍感觉。
不过,这封信送到李自成手里,对方已然称帝,根本不会想到有人预测出了他的命运。
同为造明朝的反,相对于弱小的淮军,李自成的大顺军肯定能当“王师”一呼。
这封信的落款,陆四更是直接以“臣陆文宗”具结。
态度很端正,也很明显,淮扬大贼陆某愿奉大顺永昌皇帝为主,并率所部淮军坚定的团结在大顺永昌皇帝周围,与反动的明朝斗争到底!
这个态度很重要,半点也差不得,因为陆四需要大顺永昌皇帝向遥远的淮扬,投来他那已成元婴的王者一瞥。
非如此,何以有强援;
非如此,何以乱大敌;
非如此,何以望中原。
非如此,何以驱鞑虏!
陆四相信李自成只要不是傻子,收到这封信后肯定会马上下令他的河南集团南下淮扬,并且会毫不吝啬的给他这个淮扬为王前驱者一个大顺朝的官职。
虽然还有几个月,永昌皇帝的大顺军就要从巅峰走向没落,但在这几个月内,顺军无疑是关内最强的存在。
淮军的敌人不是顺军,是明军,那么,在淮军的力量不足以与明军抗衡时,陆四当然要引入就在淮扬大门口的顺军了。
降顺,就是要人家来帮忙的代价。
历史上,河南顺军也的确在崇祯十七年初渡过黄河攻打徐、宿,兵锋直指淮安。
可惜,南下的顺军被路振飞纠结高杰、刘泽清、金声桓等部击败了。
南下顺军失利的原因就是他们并非顺军主力,而是李自成收编的明军降兵。
因此,即便李自成下令顺军南下,过来的还会是河南的这支顺军。
但,历史已然不同。
在陆四的振臂一呼下,那位失去了淮安城的漕院总督,也不可能再有能力纠合高杰、刘泽清他们共同抵抗顺军了。
因为,粮食在陆四手里。
大哥文亮说的那番话,陆四认真想过,他是需要有人在淮安死扛明军,为他的淮军真正成军和壮大争取时间,但如果能在执行这一战略的同时让淮扬及附近的明军遭受重大损失,岂不是更好?
敌强,我弱,便当引强援以乱敌,从而为自身展获得时间和空间。
回城的路上,陆四仔细推演过,淮安失守的消息传开后,四面八方的明军必定跟闻到肉味的饿狼一样扑过来,谁都想将淮安这块大肥肉吞下。
可要是河南的顺军集团在收到陆四的“求援”信后也开过来,北面的刘泽清、高杰、金声桓等人就要面临比陆四还要棘手的麻烦。
他们不敢轻易南下,那样做极有可能老巢被顺军一锅端。
挟大胜之势的顺军再尾随他们直抵淮安城下,没吃没喝连睡觉地方都没有的刘、高、金等人往哪跑?
明智也好,无奈也好,刘泽清和高杰他们只能在北边硬扛河南顺军。
除非,他们也降顺。
没了北边几支明军的压力,能赶到淮安“平乱”的只有淮西凤阳方向的明军,这无疑极大的减轻淮安守城的压力。
南都那边,若是知道河南顺军大举南下,淮安、扬州又被“淮扬大贼陆某所占”,恐怕三巨头国公、太监和那位文臣阁部就不是商量收复淮扬,而是要商量怎么整顿江防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