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敬侯的使者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十分谦卑地开口道:“赵侯驾下小行人拜见国相。”然后呈上代表自己身份的玉圭,这在礼节上称为“执玉”。
“行人”是战国时期使者的通称,小行人既是区别于大行人的一种官职,也是一种谦称。玉圭则是代表使者身份的证件。
严格来讲,玉圭应向一国君主进献,然后还有“辞玉”、“受玉”、“还玉”等一系列的礼节。类似于后世递交国书仪式。
但赵使向侠累“执玉”,令侠累十分受用,这充分证明了他韩国实际控制人的身份和地位。
但起码的礼节侠累还是懂的,他只是抬眼轻轻地瞟了一眼赵使手中的玉圭,并未接下,而是轻轻一挥手,算是回礼。然后淡淡地开口道:“贵使何来?”
赵使回道:“为乱臣赵朝事,特来烦扰国相。”
侠累道:“贵国家事,岂韩可置喙?”
赵使道:“三晋同气连枝,声求气应,风雨同舟,休戚与共,岂言家事耶?”
侠累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作为”三家分晋“的直接参与者与实施者,他其实很忌讳这个“晋”字,毕竟臣夺君位,这种以下犯上的不光彩事件不愿再提。
但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韩出于晋”的事实也无法改变,“三晋”这一叫法不仅在战国时就已流布天下,更是流传了两千多年。
今天山西还叫“三晋”大地,山西的简称还是“晋”,车牌开头也是“晋”,而非韩、赵、魏。这恐怕是三家,以及侠累们没想到。
即使放眼全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号成为各省简称的只有“晋”“鲁”两国。可见晋国在当时、在后世影响力之深之远。
侠累抑制住心中不快,说道:“赵侯何以教我?”
赵使道:“朝,赵之逆臣也,播乱于内,蛊惑于外,徒增赵韩之隙也。寡君患之久矣,闻朝今居于韩,愿国相除此祸害,以修韩赵之好,寡君必铭国相之恩。”
侠累忍不住呵呵干笑两声:“贵使,公子朝乃韩国上宾,贵使一言,便杀上宾,此赵待客之道耶?”
赵使不卑不亢地道:“赵之道,客来有酒,兽来有弩,有所为有所不为。”
侠累道:“赵谓之兽,韩称曰客,何解?”
赵使道:“利害不同也。朝,乱内而惑外,韩待之以客,有百害而无一利,取祸之道也。”
侠累脱口而出道:“赵城十座,其利厚乎?”
侠累不由自主地把公子朝交谈内容说了出去,有些小小的遗憾,但其不改权臣本色,表情稍纵即逝。同时也暗暗赞叹这赵使果然伶牙俐齿,令自己防不胜防。
赵使平静地回道:“韩赵交恶,其害轻乎?”
侠累不想再与赵使唇枪舌剑,遂转移话题道:“公子朝,赵臣也,离韩之后,赵欲图之,于韩无碍。今在韩,尔不得为所欲为。”
赵使叹了一口气,说道:“国相,逆臣朝许韩城池十座,此空言也,朝尚流亡天下,身无长物,况坚城十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