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征召的县署之中,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晃荡。
刘辩身着常袍,正与皇甫嵩和贾诩于案前相对而坐,探讨朝政之事。
只见贾诩或微微倾身,或轻轻摇头,凝重的氛围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
忽然,刘备匆匆步入,脚步略显急促,神色间带着一丝尴尬,行礼之后,双手抱拳,恭敬说道:“陛下,臣麾下侍郎鲍出于途中抓到两个颇为出名的奸细,特来请示陛下该如何处置。”
刘辩微微抬眸,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随即轻声问道:“是何人?因何事被当作奸细?”
刘备便将事情的始末详细道来。
原来是许劭和刘繇在牛车上的一番言谈被鲍出听到,因其谈及给陛下上谥号之事,鲍出认为他们大不敬,故而将二人当作奸细押送而来。
刘辩听完,先是一愣,随即仰头大笑,笑声在书房内回荡:“原来是他们。朕久闻此二人之名,快快带他们前来参见。”
不一会儿,刘繇和许劭被带到。
他们初跟随鲍出之时,昂挺胸,颇有几分自傲之态。
然而一路之中进入军营,然而不断的来回传唤,来回的跟随,已让他们锐气大挫。
此刻已是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脚步也略显沉重。
一番唱名参拜之后,刘辩轻声道:“给子将和正礼赐座。”
立时便有小黄门进来,递过来两个蒲团。
刘繇和许劭则是颇为吃惊,他们参拜天子用的名,天子居然知道他们的字。
这就好像后世被董事长叫出名字那一刻甚至于有点受宠若惊。
刘辩面带微笑,微微抬手示意:“二位不必惊慌,朕听闻你们在牛车上的交谈,朕想听听你们为何会有那般言论。”
见天子面容和蔼,目光中透着睿智与平和,并非他们想象中那般威严可怕。
刘繇微微拱手,沉声道:“陛下,臣等行于途,目之所及皆为陛下治下盛景。”
说罢,他微微转头,似在回忆沿途所见,“田园阡陌纵横,农夫辛勤耕耘,市镇商贸繁荣,百姓怡然自得。
臣等心有所感,兼论及袁绍等人之事。袁绍者,徒知兴兵秣马,征伐无度。”
言至此处,刘繇轻轻摇头,面露惋惜之色,“而罔顾民生凋敝,社稷疲敝。
然陛下圣明,文治则兴庠序、劝农桑、崇礼义,臣仿佛可见那学堂之中,稚子诵读之声不绝于耳;田野之间,禾苗茁壮生长;街巷之内,礼义之风盛行。
武功则靖边疆、平叛乱、定乾坤,虽干戈扰攘,犹不失农时,田亩丰饶,仓廪盈实,国祚昌盛,此诚有高下立判者也,故臣等有所喟叹。”
许劭亦稽而言,身体前倾,态度恭谨:“陛下,臣等实乃率性而,辞或不谨,然绝无忤逆之意。
皆因感怀时事,一时兴起,口不择言,万望陛下恕罪。”
刘辩轻轻点头,神色认真,目光诚挚地看着二人:“朕明白。
朕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朕将大汉看作是朕自己的大汉,更是天下百姓共同的大汉。
唯有如此,上至朕,下至各级官员、百姓,才会真正用心地去对待每一件事,去谋求国家的长远展。”
见刘辩如此坦诚,许劭和刘繇渐渐放下心中的顾虑。
话题不知不觉又转到了袁绍身上,刘繇微微蹙眉,凝思片刻,缓缓道:“陛下,臣等思忖良久,终难明袁绍自尽之举。
今朝廷兴兵围城,兵戈不息,物力耗损甚巨。”
说着,他眉头皱得更紧,似在担忧那战争的消耗,“且久战未克袁绍,恐四方生变,烽火重燃。
彼时天下板荡,局势危如累卵。袁绍身为人杰,当此困境,何以致此决绝之举,实乃令人费解,望陛下解臣等之惑。”
刘辩微微叹了口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眼神中透着一丝复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