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国丈爷姓赵,是当今圣上的老师,人称赵太傅。
本朝开朝至今的近百年时间里,天下太平,文风渐盛,于是就出现了那么两个人,先后创下了连中六元的神话,而这赵太傅就是第二位。
赵太傅出身于太原城里的香世家,为人潇洒不羁,特立独行,高中状元之后,在翰林院没呆几年就辞了官,之后就一直在四处云游。
直到后来传出当今圣上,当时的晋王拜他为老师的消息,赵太傅才再一次回到人们的视线里。
虽然人人都知这赵太傅是一位连中六元的天才,但当时的朝中也没人觉得他是个威胁。而至于赵太傅在当今圣上造反起事的过程中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这一点至今没人清楚。
圣上登基后,赵太傅还是继续窝在太原城里,说什么也不去京城帮他女婿。
这赵太傅家中藏甚多,甚至还有传闻说,他是北宋著名词人兼重度收集癖李清照,和她那有着同样好的丈夫赵明诚的后人。
说到李清照,这位婉约派的代表流传到后世的词作主要有两种风格,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而这当中的变故,便是那一场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靖康之变。
李清照自小便喜欢搜集画金石,按照前世的历史进程,金兵入据中原时,李清照南下避难,但即使是在如此险要的环境中,她也没放弃自己多年的珍藏,“凡屡减去,尚载十五车”,删删减减一番断舍离之后居然还剩下了十五车,可见其藏品之丰富。
李清照在北宋末年就已扬名汴京城,但本朝开朝后的史料上却并无多少对她的记载。许多人都猜测,李清照与其夫赵明诚应该是在北宋末年天下大乱,各地频频起义的时候选择了隐居。
而至于人们对赵太傅身世的猜测,还要说到前两年晋原院成立,赵太傅将他的藏向众人展示的时候,不少人都发现这藏品与李清照夫妻二人所撰的金石录当中的记载多有重合。
再考虑到赵太傅的姓,便有人都提出了赵太傅是李清照后人的这一猜测,但赵太傅本人从未证实过。
在王谨来,这也不是不可能。虽然历史上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妻二人并无生育子女,并且北宋末年,李清照的生活被太祖这个变数干涉到的时候,她也已经过了适合生育的年纪。
不过一切皆有可能,说不定李清照高龄产子,也说不定他们选择了过继。
总之,就算赵太傅不是李清照的后人,但毫无疑问他本人也是一个症状不轻的收集癖。
据说,那晋原院的藏极为丰富,还有许多早已失传的孤本古籍。王谨不得不承认,这些前世没机会得见,如今在系统商店里也买不到的东西,对他实在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除了大量的藏品之外,还让王谨对晋原院充满好感的一点就是,其入学考试极为严格。哪怕家里的背景再深,从前的成绩再好,名气再大,想要就读,也同样得乖乖参加入学考试。
而至于师资力量,当今圣上为了表达自己对老丈人晚年创业的支持,亲自挑选了几位已经致仕或是即将致仕的文官,连带着自己的推荐信,还有各种珍贵的藏藏品的刻本摹本,一起打包送去了太原。
皇帝亲自安排的退休后再就业,还是去给皇帝的老丈人打工,这些被挑中的人自然是不敢起什么不满意的心思。不过毕竟教的工作并不繁重,太原城距离京城也并不远,据说这几位老人家如今也是过得如鱼得水。
老师们都是两榜进士,且有丰富的为官经验,学生们的水平也都不低,更没人敢在赵家的地盘上闹事,据说如今这晋原院的学习气氛非常浓厚,还有不少外省的学子千里迢迢地赶来报考。
哪怕不考虑创始人跟皇家的渊源,单凭其丰富的藏和对学生的筛选,就足够让王谨心动了。
而他如今之所以还有些犹豫,是因为,院和官学不同的一点就是,院的抱团现象非常严重。
如果两人是某地官学的同窗,那他们将来走上仕途,也顶多就是有个同乡的情谊。
但院就不同了,“某某院出身”,将会是伴随你一生的标签。如果两个人在同一所院就读,那他们就是天然的同盟。而如果你和当朝的某一位阁老曾经就读过同一所院,那所有人都会默认你属于他的派系,当时候想当个纯臣都难。
再加上,这院还是外戚所建,朋党之争、储位之争,王谨已经能想象一旦选择就读晋原院,将来会多出多少麻烦。,,网址,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