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喜就笑着道:“方才奴婢去看了看李氏那边,就离开了这么一会儿,可不得了,咱家大姑娘说夫人吃肉就能好,大人便吩咐做肉,又遇上了秋风这个实心眼儿的,一板一眼去厨下传了话,可不就来了一桌子大菜吗?”
许杏看看对面和身边两张相似的脸,对上他们关切的神色,又好气又好笑,也感动于丈夫和女儿的一片心意,便想着强压着不舒服也吃上一些,可没想到,别的还罢了,一口辣子鸡丁下肚,她竟然觉得香极了,吃了一口还想要一口,不知不觉就吃下了大半盘。
旁边瞧着的主子下人全都高兴得跟过年似的,“所以娘现在要多吃辣鸡才行!”欣姐儿重重的点头,还有模有样的吩咐了一句,“同喜姑姑,你记得跟厨房说哦!”
同喜边笑边应了。
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耽搁,许杏虽然妊娠反应渐渐结束,可是毕竟月份越来越大,体力跟不上,欣姐儿又到了要开蒙的时候,她也不能放松,生意拓展的事儿就缓了下来。好在钱仁当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对作坊也上心,现在可以说整个临川府的一般人家都用上了许杏作坊里的竹纸,当然,富贵人家用的还是洁白的棉宣纸,不过这些原本也不是目标客户。
“目前的作坊规模,我一个月能拿到手二三百两,有的时候还要多一些,已经是极限了。”许杏靠在床头坐着数胎动,数一会儿觉得差不多,这才跟长青说话。
长青看着床里侧睡着的欣姐儿,先说了一句“过些日子就把欣姐儿挪出去自己睡吧”,才接上许杏的话:“山匪的事儿彻底平息了,如今外头还算太平。开春我跟林通判提的稻田养鱼等举措,他居然真的督促人去试验了,昨日还跟我说,眼看着要丰收,今年收成应当比去年好上许多,我打算等秋收完开始安排人修路,修好了道路,再往外卖这些出产就方便了。”
许杏笑了:“你又要修路了啊。”
“是你说的‘要想富,先修路’啊,我深以为然。”长青道,“临川的条件其实比南龙府要好,就像你说的,虽然因为多山,耕地面积小,稻米小麦产量有限,可是其他的作物也出产不少,卖出去也是一笔收入,能让百姓温饱,而且这里位置并不偏僻,距离江浙、湖广甚至南直隶这些地方都不算极远,只要道路畅通,定然大有可为。到时候,你的竹纸也就能卖得更远了。”
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态平和,严肃认真中透着自信,早已脱去了初到地方时的那一丝丝茫然。许杏一边听一边看他,由衷道:“你真的是一个好官。”
长青握着她的手,微笑:“是你教会我的。”
“我?”许杏不解,“我如何懂得做官的事?”
长青看着她,目光柔和:“你曾经说过,你并没有那么高尚,不过是看着地里有出产,不忍心浪费了天地造化的馈赠,想要这些东西尽可能的养活更多的人,让百姓过得更富足。你说的时候很自然随意,只怕你自己都忘了,但我却牢牢的记在了心里。我只愿能实现你的愿望。”
第151章竹乡临川(下)
相对于南龙府的捉摸不定的气候,临川这边可以说是风调雨顺,到了秋收时节,粮食归仓,赋税入库,大大小小的官员们也很松了口气。
林通判在核算完今年的税金和粮食之后,更是喜形于色,专门来找长青:“范同知,真是托你的福啊,下官今年的考绩也能拿个上等了。”
他的岁数已经老大,日后高升的可能性很小,可是若是政绩好看,说不定能调去个富庶之地养老,顺道好好培养儿孙,将来也好光大门楣,因此对长青很有几分感激。
“林大人客气了,明明是您尽职尽责,和本官可没有什么关系。”长青只管保证粮食赋税入库到位,增产增收这些是通判的职责,他并不居功。
“怎么没有关系?”林通判知道长青这是让了功劳给他,心下高兴,嘴里并不卖乖,而是十分诚恳的表达了感谢,“范大人肃清贼寇,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专注农桑,原就是大功一件,您所提的稻田养殖和麦田种一茬红薯的举措,更让农户大大增收。今年的赋税能多出一成半,都是您的功劳啊!”
长青摇头:“不说这个了,咱们各司其职,让临川百姓过得好些便好。不过说起来,林大人,我上次跟您说的批银子修路的事,您考虑得如何了?”
林通判脸上的笑容就是一收,露出几分犹豫之色:“范大人,下官知道您是深谋远虑,为民谋福祉,只是这修路架桥,都是极费银子的事儿,咱们刚得了这么点儿家底,怕是不能投进去许多吧?而且都是土里刨出来的东西,那些个果子、竹筐之类的东西,外头州府也有得是,那能卖得出去吗?能卖几个钱?怕是得不偿失啊。”
“我看了一些老手艺人编制的竹篮、蒸笼等物,当真是精细结实,比我在京城街市中见到的还要好些,林大人不必妄自菲薄。”长青也不为难他,“只是林大人所虑也有理,我不会冒进,咱们府衙这边尽力而为便是。”
林通判大大的松了口气,拱手道:“多谢大人,体恤下官。下官查过账册跟库房,府衙里能拿出现银三千二百两。”
“不多,也够了。”长青算计了一下,“咱们先集中力量整修官道,尤其是连接各县城和府城、省城的通路,等商路畅通,咱们自然可以收了税来继续修整府内县内的道路。”
林通判对此没有异议,痛快的接受了任务。
事情安排下去,长青就没有再一直盯着了。等到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整个临川府地界的道路状况就有了巨大的改善,一些本地的商贩也看准时机,开始往外头贩卖本地的特色产品了。
“新来的这个尹知府倒是个妙人,好像完全不怕自己没有威严似的。”许杏听了些衙门里的事情,只觉得开了眼界,“不过也是,活都让你和林通判干了,他就在后头捡功劳,也算是闷声发大财。”
“他是不要面子要里子,就算整个临川府都知道他是个摆设,只要临川治理得好,他一样得好官声,这就叫无为而治。”长青对现在的顶头上司也没什么恶感,反倒是日常不被掣肘,共事还算愉快。
许杏笑道:“尹夫人也是个会来事的。从前杜夫人在的时候,因为娘家的事情一直当我是仇人,从来不理会我,整个临川府上下的女眷们都知道她不待见我,碍着她的身份,除了林夫人和我有些往来之外,谁也不与我相交。现在可好,尹夫人在外头对我跟对她自己女儿似的,弄得我一听见她的名头都发愁,着实太热情了些,而且大家看她的意思行事,倒是合伙把我捧起来了。”
“那还不好,甭管虚情还是假意,捧着你总比为难你要好。”长青浑不在意,“我天天殚精竭虑的,总要给妻儿换来几分体面才是。”
“其实我还真不在意这些,不过这样就没人欺负欣姐儿了,这个才是要紧的。”许杏道,“单说我自己,不是我吹牛,就凭我造纸作坊东家的身份,也没多少人为难我。”
“哦对了,说起来,临川城里又多了几处铺子,一家卖各种竹制品,大到竹席竹床,小到竹筷竹牙签,竟是应有尽有,我打听了一下,生意很不错,往外地销得很多,还有一家卖各种干货,什么笋干啊、鱼干啊什么的,买卖也挺好的。”许杏想起自己在外头的见闻,便说给长青听,“还有我的竹纸呢,也有外地的客源了,我听说已经有些人管临川叫‘竹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