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崇祯向大臣募捐 > 第37章 洪承畴要登场(第2页)

第37章 洪承畴要登场(第2页)

因此,也可以这么说,这些流民作乱,完全是一些士绅阶层的拼命压榨造成的,他们就是这些流民作乱的幕后推手。

我们再反过来说,那些士绅们都是不事生产的寄生虫,如果离开底层从事生产的百姓之后,他们会拿钱出来供养你们皇家吗?

我告诉你,不会的,一旦陛下向他们提出要钱,损害到他们切身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换上一个不会向他们要钱的、听他们话的皇帝。真要到那时候,陛下你又何去何从呢?

事实上,在原先的历史上,他们这些人就是这么做的,当陛下你走了之后,这些人就开始屁颠屁颠的准备迎接新的主人,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打算迎接的新一任主人,可没有陛下你这么仁慈,能够好言好语的跟他们商量,而是直接用刀子跟他们说话,直接把他们辛辛苦苦搜刮而来的全部财产洗劫一空,直到那时候,他们才想到了陛下你的好处,可是已经为时以晚了。

说到这里,想来陛下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你到底应该支持谁反对谁,到底该如何进行决策了吧?”

朱由检默默的朝胡文霆点了点头。随后,朱由检又说起了第二事情:“老师,据我了解到的相关信息,陕西督粮参政洪承畴这个人的能力还不错,在处理流民作乱这件事上,他表现得非常突出,不仅在为军队筹集粮草方面做得很好,而且还能亲自带兵上阵,斩杀敌兵数百人。

因此,我打算把他安排到延绥巡抚这个位置上,全面负责延绥镇和延安府方面的流民作乱事宜。

老师您对洪承畴这个人有所了解吗?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上对洪承畴这个人又是如何记载的?对把他安排到延绥巡抚这个位置上,老师您有什么看法?”

听到洪承畴这个名字时,胡文霆的第一反应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哎呀,这人可千万不能重用啊。这可是个超级大汉奸,最终他是投降了满清的,并且还帮着满清奋力绞杀南明的一切抵抗力量,为满清稳固对汉人江山的统治,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最终由于大多数人都不耻于他的这种背主求荣、残杀同胞的行径,满清统治者为了缓解民族矛盾,还是把把他列入了《贰臣传》当中,对他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事实上,从洪承畴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也迫切希望建功立业的人。在他的前半生当中,他借着时代给予的机会,确实很好的展示了自己,也为大明王朝立了大功。

据相关史料记载,洪承畴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

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洪启胤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

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万历四十三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试第十九名举人。万历四十四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启二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天启七年,洪承畴升陕西督粮参政,继而就是在此次的陕西流民作乱一事中,向崇祯交出了一份比较亮眼的答卷,赢得了朱由检的青睐。当然了据史书上的记载,后续洪承畴还为大明帝国做出了不少的贡献,因为胡文霆的到来,有可能使之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就暂且不提了。

可以说在洪承畴的前半生当中,他既算得上是大明的能臣又可以说是大明的忠臣。而且这个能臣的身份是他通过不懈的努力之后得来的,不过忠臣的这个身份却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恰好促成了让朱由检等一众人这么认为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洪承畴努力建功立业的想法与给大明续命这一客观情况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洪承畴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客观上讲,他就是大明重要的忠臣似的人物。

实际上在历史上所有被称为忠臣的人当中,又有多少是从本心出发,真正称得上是忠诚的呢?又有多少人是像洪承畴这样,在他心里只是个人想着要建功立业,而恰好让别人认为他很忠诚的?许多时候是无法分辨的,因为谁也无法真正的走到一个的内心当中去。

对于许多人来说,只是历史没有给这种人一个分辨的机会,也不需要后人去揣测。但不幸的是,历史上的洪承畴,在后半生却恰好遇到了这种检验机会。

松锦之战的失败,洪承畴本人本不该是负主要责任的,而是客观情况导致的,但关键的是他被俘后的选择却很值得世人玩味。

事实上,洪承畴被俘后可以有好几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显然是殉节。如果他这么做了,个人名节完全可以得到保全,也足够为后世尊敬,但这种选择的问题就是需要失去宝贵的生命。

而“临事方知一死难”,遇到生命抉择的时候,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不会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决,洪承畴在这一点上也和大部分人一样。

而第二种选择则是暂时投降,日后找机会逃跑或反正。诈降反正的事例在历史上也是存在的,像东晋朱序那样,一时忍辱负重,后来成为孤胆英雄。还有西汉的李陵,虽然最终因为汉武帝偏听偏信,断绝了他的反正之路,但后人还是大多对其选择了理解和原谅。

但这么做的问题就是操作太难,成功的希望比较小。既要个人有足够能力和耐心,又要对手连续犯错,还得己方阵营有足够的时间和对方耗着并有耐心等着自己,没有各种的机缘巧合,是很难做到的。

第三种是投降后当活死人,既不为对方出谋划策,也不为对方充当马前卒,总之就是不再有所作为。选择这样做的人,在历史上其实也不少,打又打不过,死又不想死,逃又逃不掉,那就索性吃吃喝喝玩玩算了,以后啥事也不干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