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楠文学网

楠楠文学网>崇祯年间的经济问题 > 第195章 朱聿键找上门(第1页)

第195章 朱聿键找上门(第1页)

崇祯七年三月初,在战争物资已经准备到一定程度,而且北方沿海也已经完全解冻之后,在胡文霆的安排下,沈廷扬所属的船队,终于开始实施当年的第一次北上海运行动。

此次往辽东方面运输的物资,除了一部分火器弹药、军用干粮(包括糖果)、疗伤用药材,以及酒精白酒等军用物资。当然了,随船还带去了大批江南地区出产的手工艺品。

在胡文霆的计划中,将要在辽东进行的这场战斗,他并不打算投入太多的外部兵力,而主要是义州当地的人员为主。

因为胡文霆此次所要对付的目标,只是皇太极那边负责往回运输战利品的队伍,人员数量肯定是不会太多的,而且战斗力肯定也不是皇太极手下最强的人员。

再加上胡文霆此次的行动,主要是以偷袭为主要作战手段,为了确保行动的隐秘性,同时提高部队行动的度和反应能力,他也需要切实控制参加人行动人员的数量。

因此,所需要往辽东那边运送的军用物资数量,也就不需要太多了,以沈廷扬目前所辖船队的运送能力,只需要抽调三成的船只,就能顺利完成此项任务了。

但一方面胡文霆为了进一步迷惑外部人员,让他们无法轻易察觉到自己的真实目的。同时,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他还是让沈廷扬动用了手下近八成的船只。

这支规模庞大的船队,除了装载了部分军用物资之外,还得以装上了大量的江南一带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在运抵辽东之后,又可以从中赚取一笔数量可观的银子。当然了,在回程的时候,已经放空的船队,同样还能把辽东方面的大量特产运回苏州,其中就包括此时苏州这边最迫切需要的大量羊毛等原材料。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胡文霆这明面上看起来,像是贸易行为的一系列举动,确实瞒过了包括辽东将门在内的所有人,让皇太极领导下的后金,最终没能对义州方面的军队采取任何的防备措施,以至于皇太极在崇祯七年组织的这次入侵大明的行动中,不仅把已经抢劫到手的价值数百万两白银的财物,以及数十万汉民,给丢掉了绝大部分,而且还搭上了数千名的精锐。

也正是在此战过后,皇太极在后金的影响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而胡文霆在大明的影响力,则是直线上升,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步,胡文霆原先的那些敌对势力,更加不敢在明面上得罪他了。

就连朱由检这位在大明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在同胡文霆进行交流时,也变得小心谨慎起来,生怕惹毛了他。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们会再进一步细说,此处暂且不多提它了。

在沈廷扬的船队北上出半个月之后,回隆镇方面又向胡文霆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在卢象升的密切配合之后,雷时明已经开始往回押送一批流民了。

据雷时明在回程的路上,提前向回隆镇回的消息,此次他押送回回隆镇的流民大概在七八千人左右,当然了,这第一批收集到的流民当中,大多都是卢象升在数次对阵义军的战斗中俘获到的,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雷时明和李重阳两人,通过其它一些途径得到的。比如他们在战后,派往四处进行巡查警戒的手下人员,每次都能“拣”回数十名在战斗中跑散的流民。

事实上,雷时明虽然说是押送这些流民往回隆镇走,但是自从这些流民享受过一次雷时明等人为他们提供的饮食之后,就算雷时明等人要赶他们走,他们也会赖着不肯走了,更别说是他们主动的逃跑了。

因此,雷时明一行在带着这些流民往回隆镇走的路上,主要任务并不是负责看管住这些流民,防止他们逃跑,而主要是负责在前面开路,不时的同沿途的官府进行一些接洽工作,以便队伍能更顺利的通过这些地方。

当然了,在经过一些相对繁华的城镇之时,雷时明还会掏出一些银子,在当地购买上一些粮食果蔬之类的东西,给这批流民进一步改善一下伙食。

这种行为要是被大明的其他一些军队中的士兵看到了,他们肯定会感叹上一声,这哪里是对待俘虏啊,简直比他们这些正儿八经的士兵的待遇都还要好上许多。

在回隆镇传来的消息中,还转述了一则雷时明等人在途中遇到的,一件让他们感到比较奇葩的事情,那就是他们在经过南阳府,并在那里采购物资的时候,新袭爵的唐王朱聿键,在听说雷时明他们是胡文霆的手下之后,居然悄悄的派人前来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唐王府来人表示,唐王愿意为他们提供一批粮食和银两,前提条件是,希望雷时明能悄悄的前往唐王府一趟,与新晋唐王朱聿键见上一面。

在雷时明处于犹豫不决之时,唐王府来人,只好进一步向雷时明暗示,说是唐王有一些很重要事要与常熟伯胡文霆相商,希望雷时明能在这中间充当一回信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至于唐王朱聿键为什么要偷偷摸摸的派人前来与雷时明进行联系,而雷时明在接到唐王府来人出的邀请之后,又会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样子,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明王朝,对一众蕃王采取的诸多限制措施了。

但在是大明最初建立的时候,大明王朝创始人朱元璋同志对一众蕃王的限制并不像后期那么多的,有后世的史学家曾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过一番总结归纳:

“明祖初定天下,分封诸子于各省各府,盖仿汉、晋六朝及有元之制而参酌之,外以壮藩卫,而实无事权。其有才者,如燕、晋诸王,或统兵以镇边塞,然不为例。其分封内地者,不过设三护卫,不致有尾大不掉之患”。

也就是说,在朱元璋同志的诸多安排之中,虽然藩王有着丰厚待遇,但也要相应责任承担,而且关键是藩王对于中央朝廷也起不到威胁,除非一众藩王都联合起来,但凭着老朱同志对人性的了解,知道这明显是不太可能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老朱同志的安排还是比较合理的。

但老朱同志死也想不到,他非常看好的皇太孙朱允炆会那般差劲,而性格最像他的儿子朱棣,竟然能借势而起逆风翻盘,最后抢了朱允炆的帝位,自己当上了皇帝。

而朱棣上台之后,为了防止后世再出现一个像自己一样的人物,开始慢慢剥夺了藩王的三护卫,通过明敲暗打等各种方式剥夺了不少藩王的护卫兵权。

再到了后面的仁宗、宣宗时期,历经汉王朱高煦叛乱以后,其他藩王的护卫相继被裁撤,极强化了中央集权,从此太祖时期定下的,藩王拥有护卫军队的规定,就真正成为了一种过去式。

因此,从那以后,除非得到了皇帝本人的特许恩赐,绝大多数情况下,藩王都是没有资格拥有护卫军队的。当然了,也很少会有皇帝会对蕃王颁布这种特许权的,除非他不想好好的坐稳皇位。

经过朱棣开,再加上他后面的几任皇帝的继承和展之后,明代对蕃王的限制政策最终就演化成了:有明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意思是说,诸王虽分封,却不领土地人口,虽爵位尊贵,却对于地方没有管理权限,只是领取俸禄而不治事,无论在地方上还是中央朝廷并没有任何权力。

明朝的藩王成为只有经济特权的国家蛀虫,什么权力也没有了,本来拥有兵权还可以影响地方政务,结果是兵权没有了,地方政务也干涉不了,还是不得擅自离开封地,不得结交官员,不得互相见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