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里面没有制冷,但机舱内也不热。
因为小婉身上散发着冷气,变成了一个人形空调。
阮糖百无聊赖的看着窗外,下方流动的白云如一望无际的大海,遮盖了广袤的大地。
“少爷,最近各地组织情报站传回来的消息,不少言论中都对达鲁王朝的进攻,持有悲观态度。有人认为,齐国有可能顶不住达鲁王朝的攻势,汉人可能会亡天下。
也有人认为,齐国即便是能顶住达鲁王朝,但是三路作战,能守住楚江就守不住吴北,能守住吴北就守不住云江。
这些言论不只是在民间,在各大学、衙门里,也都很有影响力。”
小婉和任平生说道。
“没有对吴州充满信心的人吗?”
任平生奇怪的问道。
“当然有,也有人认为吴州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能一战将达鲁王朝打回北境老家去。
而且,这在一个月前还是主流思想。”
小婉笑了笑。
她又接着说道:“不过,随着达鲁王朝不断攻城略地,各处的消息传入吴州,传入齐国,百姓的信心也开始向着蛮人势大,难以战胜的方向倾斜。”
如今,吴州的战争通报,几乎成为百姓最关心的消息。
广播的时段有人蹲守,报纸发售立即就会被抢售一空。
经过持续不断舆论宣传,百姓们都知道了达鲁王朝的野蛮和恐怖,动不动就屠城的野蛮行径,以及所过之处将汉人财产充公,人也统统成为了达鲁人的奴隶。
齐国主流消息,再加上民间传播的小道消息,百姓们对于达鲁大军的步步临近,已经接近了齐国的边境,自然是生出了恐惧的心理。
“社会面已经形成了全民抗战的思想,但也不能让恐慌成为社会的主流情绪。”
任平生想了想,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支钢笔,又让忘书拿来了一叠信纸,沉思良久在纸面上写下了一行字。
齐国的方向——
在达鲁大军的进逼之下,齐国目前的形势分析。
“现在,正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候,齐国上下抗击达鲁王朝南下入侵的情绪已经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所有人都在观望着这一场决定国运的战争。
达鲁王朝南下,来势如猛虎下山,齐国目前分成了三波人。
第一种人认为,达鲁大军是挡不住的,他们三线作战,三线都在快速推进,像是一只洪水猛兽,在不停的吃人。这让很多人产生了恐惧心理。但这样想是不对的,吴州不像其他军阀所控制的省分,齐国官府的组织力,社会的生产力,军队的战斗力,都不是其他省份所能比拟的······
第二种人认为,齐国军队是无敌的,只要飞机大炮一开,达鲁大军立即就要失败,灰溜溜的滚回老家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并非就一定像他们说的这样简单,真实的战场上变化莫测,我们依仗着科技,敌人依仗着野蛮······
第三种人认为,我们齐国现在有着广袤的南方土地,有着足够的战略纵深,我们可以不与敌人打正面战,可以打游击战,可以不和敌人打野战,可以和敌人打守城战,我们利用枪炮和坚城,利用人数优势,利用国土纵深,去不停的消耗这些野蛮人,但这些其实是不可取的······”
钢笔在纸面上“唰唰”写着,任平生尽量用最平实的语言,用有文化的百姓也能听懂的句式,来分析着整个战场上的形势,以及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他所能获得情报,不是民间,乃至衙门里的官吏所能获取的。
站在客观的角度,这一篇文章完全是经得起推敲的。
也不必担心达鲁人得到,他们已经被胜利蒙蔽了双眼,正在做着年内迅速占领整个景国旧土的美梦。而且,即便是他们仔细研究这一篇文章,也不会影响战争的走向,因为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不是一篇分析文章能够概括的。
“文光,你拿去重新润色一下,逻辑方面也再顺一遍,晚上的时候,将终稿再给我看一遍。
现在,虽然有着齐心半月报,吴州月报等载体,但并没有我们齐国朝廷、衙门内部统一思想的刊物,我看不如再成立一家齐国月刊。
用来刊登一些由朝廷大臣、各级官员所创作的思想路线、政治主张、政策解读等文章,每月分发到各级官府衙门的刊物,以此来统一各级衙门官吏的思想,这有利于我们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有利于防止思想左右摇摆,政策执行不到底的问题。”
任平生将文章写完后,递给了黄文光。同时,说了一下自己建立国家月刊的思路。